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目前,在拉沙山生長的滇金絲猴大約200余只,歷史上最少時,數量曾一度低至70余只。學校研究所7年前在當地設立基地,對這支猴群進行持續監測和保護,再加上當地政府的保護,這一支猴群的數量才逐漸開始回升。
據楊明多向澎湃新聞介紹,實踐期間,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尋找這支猴群,并進行觀察和追蹤。其中,尋找的環節最辛苦也最費時,有時候忙活三四天都不會發現猴群的蹤跡,但為了加深對猴群的了解,加強對它們的保護,上山找猴子卻是最直接的辦法。
二十多天的實踐,經歷百般艱險,能看到憨態可掬的滇金絲猴對楊明多來說意義重大。“每次見到猴子,我就覺得值了”他說自己見到過三次猴子,“最近的一次,距離猴子只有十米遠”。
“雖然三次都很高興,但是印象最深的還是最后一次”,楊明多激動地說,7月26日,他和隊友早早出發上山找猴子,午后準備返回時,突然發現了樹上的一個猴群家庭。
“太激動了,有的猴子雖然見到我們走開了,但是因為剛吃完午飯,幾只猴子還趴在樹上睡覺,看見我們拍它們也不躲!”楊明多興奮地向記者描述,這個猴群家庭有老年猴子,大公猴和母猴,還有猴寶寶。
楊明多拍到的滇金絲猴照片。
那天,沒吃午飯的楊明多顧不上餓,不停地觀察猴子,拍了許多猴子的照片,直到手機電量耗盡。“能再多拍幾張就好了”,他說,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些遺憾。
事實上,相比見到猴子的幸運,實踐帶給楊明多更多的是重重艱險。實踐期間,只要有條件,他都會寫日記。“大王叫我去巡山,累死寶寶”,7月8日的日記中,他在開篇就寫下這段話。
野外實踐的研究基地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蘭坪縣的拉沙山上,要坐3小時的車、再走1小時山路才能抵達。“這個路,腎結石估計都能治好”,當時開車送他們上山的向導開玩笑說。在顛簸彎曲的山路上,楊明多說,透過破舊的車窗望向窗外,除了郁郁蔥蔥的山林,還能看見距離車輪外側不到半米的路肩,路肩再向外,就是深不可測的山溝。
在一次上山找猴子的途中,楊明多和隊友經過一片荊棘從時不慎落入其中,周折許久后,剛爬出來,就看見了盤踞在路邊的毒蛇。
回憶起當天的情形,楊明多還是很忐忑:“那天實在太倒霉了,當時如果不把蛇打死,根本走不過去”。無奈之下,隊友用石塊砸向毒蛇,楊明多突然想起導師曾經給他提過,這種毒蛇十分罕見,有機會捉回去做標本。由于毒蛇被石塊擊中已經不動,他便壯著膽子,走向前準備用手捉蛇,沒有料到,毒蛇突然立起了頭,猛然將他嚇癱在地上。
“幸好旁邊有人,要不然就真沒命了”,楊明多后怕地說道。他和隊友用石塊砸死了毒蛇,解除了威脅,“不過也沒辦法帶回去做標本了”。
斗過毒蛇,見過猴子的楊明多帶著充實的實踐經歷和一堆酸臭的衣服于7月29返程。他對澎湃新聞說,回學校后還要將這次實踐的成果用PPT講給大家,希望能對滇金絲猴的保護起到作用。
即使遇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艱險,當被問及是否還會再來時,楊明多說:“一定會的”。他期待著和拉沙山的猴子們再見面。
編輯:王瀝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