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基本面支撐強 人民幣國際化“底氣十足”
基本面支撐強 改革穩步推進
人民幣國際化“底氣十足”(熱點聚焦)
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將采用新方法計算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中各種貨幣的金額,以確保人民幣符合IMF理事會的目標權重。各界普遍認為,這項調整旨在為10月1日SDR的歷史性調整做準備。在此前中國人民大學和交通銀行共同舉辦的“2016國際貨幣論壇暨《人民幣國際化報告》發布會”上,海內外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入籃”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但卻不是終點。未來,中國經濟和人民幣要進一步練好內功,提高應對匯率逐漸浮動、跨境資金流動、外部金融風險沖擊的能力,才能在“國際貨幣之路”上行穩致遠。
“入籃”只是新的開始
新計算方法有何玄機?據了解,過去貨幣金額計算方法會導致實際結果與預期權重之間存在偏差。例如,在2010年時,舊的計算方法導致美元權重比預期目標高出近0.5個百分點。而新方法將簡化至5位有效數字,如果要更精確地符合預期權重則可以取到6位。
IMF指出,新方法將更加容易在簡單的電子表格中復制,從而向市場參與者提供更高的透明度。業內人士指出,由于SDR在資產配置方面有著巨大的參考意義,因此屆時人民幣的國際需求及國際化都有望“闊步向前”。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最新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6》顯示,在中國經濟運行平穩、資本項目跨境人民幣業務政策進一步深化、人民幣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一帶一路”有序推進等因素作用下,綜合反映人民幣國際化使用程度的“人民幣國際化指數”2015年底已達到3.6,同比增加42.9%,5年間增長逾10倍。報告預計,人民幣有望在兩年內超越日元和英鎊,成為僅次于美元和歐元的全球第三大貨幣。
不過,人民幣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也并非沒有挑戰。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認為,挑戰主要來自4方面:一是資本賬戶開放和人民幣匯率逐漸浮動可能帶來的市場波動;二是應對跨境資金流動和國際金融風險的網絡仍有待提高;三是宏觀審慎的金融監管架構還需進一步完善;四是中國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模式轉型進程中遇到的不確定因素。
深化改革苦練內功
困難挑戰不足懼,苦練內功有底氣。對于接下來如何深化金融體系改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發布會上給出了5個政策重點:一是努力保持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基本穩定;二是圍繞“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等國家重大戰略,推動跨境人民幣投融資業務持續發展;三是有序推進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四是繼續完善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五是加強國際貨幣金融合作和宏觀經濟的政策協調,為人民幣國際化營造一個長期有利的國際環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煥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的長足發展有目共睹,而隨著新SDR籃子的生效,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配置人民幣資產。
“其實,納入SDR不是人民幣國際化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央行提出的改革措施本質上就是要練好內功。未來,我們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在資本賬戶開放和有效監管之間尋求平衡;另一方面,無論是國際清算還是投融資工具,我們都要努力給人民幣使用者提供更多便利。”張煥波說,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與當地企業的合作也可以為人民幣國際使用程度提高帶來機會。
從莫斯科交易所啟動人民幣兌盧布的期貨交易,到中東地區首家人民幣清算行啟動;從央行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再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在這一個個國際化的腳印背后,人們不難看見人民幣在世界舞臺的未來。
未來肩負更多責任
專家表示,國際化貨幣往往有著國家穩定、經濟具有創新活力、貨幣具有國際公信力等基本面支撐,而從中國的情況來看,人民幣獲得的支撐無疑將越來越強。
《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6》指出,人民幣“入籃”后,海內外對人民幣發揮國際貨幣功能的需求也會增加。因此,我國應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大宗商品以人民幣定價和結算、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等方式增加人民幣的使用。同時,人民幣國際化本身也將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大推手。
“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的崛起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那么未來中國還將為世界提供人民幣這一國際化貨幣。人民幣擔負更多責任將有助于為世界貢獻流動性,使生產要素、貨幣、商品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更有效的配置,進而有利于世界經濟健康發展。”張煥波說。
南非人文科學研究院金磚國家研究中心主任加亞·喬西認為,盡管目前很多討論集中于資本賬戶方面,但貿易賬戶仍然重要。例如非洲,以前依賴于美元、歐元還有日元,而現在則需要有替代的貨幣,因此非洲需要有更多的人民幣以進行結算。“美元主導將不再是一個不可改變的情況,人民幣在未來的使用會越來越多。”加亞·喬西預計。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人民幣 國際化 IMF S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