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中國第一所地方小學
按通用的吳洪成主編《中國小學教育史》說法,中國近代小學的開端是1878年張煥綸在上海創辦的正蒙書院內附設的小班,中國最早的公立新式小學是1897年盛宣懷在上海創辦的南洋公學四院之一的外院。但不管是正蒙書院小班,還是南洋公學外院,都不是單獨設置的,也沒有明確“小學堂”之名。
王照畫像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春天,清廷禮部主事王照回家鄉創辦了蘆臺鎮小學堂,應該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個明確標示“小學堂”的教育機構。
第一所小學堂的“前世”
1897年,王照回到家鄉直隸寧河縣(今天津市寧河區)創辦了蘆臺鎮小學堂。學校占地8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平方米,共有教室4個、教職工8人、學生200人。因為校址在三官廟,校舍由“三官廟”改建而成,蘆臺鎮小學堂又被稱為“三官廟小學”。
1898年3月,王照與徐世昌又在北京設立八旗奉直第一號小學堂;直到同年5月,清政府下諭“廢科舉”,各省府州縣所設書院才“奉命”改為“小學堂”。
《蘆臺鎮完全小學校歌》創作于20世紀30年代,歌詞為:“綿綿我校,歷史悠長。艱難締造,勿墜勿亡。前程萬里,發仞蘆陽。孝悌忠信,勤儉是剛。禮義是則,廉恥是方。一本斯旨,勿怠勿荒。完全小學,造福異鄉。福頤永護,天地同康。”
校歌全詞內容厚重,感情真摯;曲調亦流暢、歡快,符合兒童心理特點。首句“綿綿我校,歷史悠長”,點出建校年代久遠。1930年時,很多地方剛剛有了小學堂,而蘆臺鎮這所學校早在19世紀末就已經創立,真的是“歷史悠長”了。
其他地方的很多學校辦學宗旨一般都說“造福桑梓”,就是培養造福家鄉的人。但蘆臺完全小學不是這樣,校歌歌詞中寫到的它的辦校宗旨是“造福異鄉”——不僅為家鄉培養有用人才,更矚目于為更多的人服務,體現了學校創立者的博大胸懷。
第一所小學堂的創辦人
蘆臺鎮小學堂的創辦者王照是“戊戌變法”的重要人物。
1897年,王照創建學校后不久就回到北京,參與“戊戌變法”。梁啟超稱贊他“開人所不敢開之口”,就連光緒皇帝也稱贊他“不畏強暴,勇猛可嘉”。變法失敗后,王照東渡日本,退出政界,致力于語音研究。
1900年,王照從日本潛行歸國,在天津“南開校父”嚴修家首創“官話字母(注音字母)”。1913年,民國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籌建“讀音統一會”,王照被選為副議長,很快繼任議長。1918年,教育部公布了39個“注音字母”,王照為之嘔心瀝血的事業,總算有了一個完好的結局。在大陸,這套一直用到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之前;而在中國臺灣地區和海外的部分華人中,“注音字母”至今仍在使用。
王照很受胡適推崇,1931年,王照著作《小航文存》出版,胡適作序引用了王照《賢者之責》一文結尾的八個字“朋友,朋友,說真的吧!”這八個字是王照對中國人應具備的精神的強烈呼喚,也是其一生求真務實精神的真實寫照。
蘆臺鎮小學堂的校史館珍藏了近120年的校史,也記載著中國小學教育的發展史。2014年,學校梳理百余年校史,遵循王照“說真的吧”的樸素思想,依據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育主張,提煉學校核心精神———真,實施真教育,塑造真文化。結合“真”教育文化定位,學校從真情管理、真心育人、真知課堂、真美文化、真我發展、真誠合作六個方面出發,制定出“真”的辦學理念。
求真樓、率真樓、篤真樓和行真禮堂,呼喚“真”精神,共創“真”品牌。以王照先生的字命名的“小航自助書屋”,以1938屆校友、“中國氫彈之父”、2014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于敏院士命名的“于敏科學樂園”,成為學生初窺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的窗口和興趣園地、實踐基地。
第一所小學堂的“今生”
1991年12月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的《寧河縣志》明確表述“蘆臺鎮小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地方小學”。2013年12月天津古籍出版社的《近代天津教育圖志》明確表述蘆臺鎮小學堂為“中國第一所地方小學堂”。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學校遷址蘆臺鎮震新路26號(現址)重建;又經2001年改擴建后,學校占地18302平方米,建筑面積10218平方米,教學樓為四層三區模式,設施先進,功能齊全。如今,學校有教職工158人,學生2000人,教學班46個。
2015年10月,學校更名為“天津市寧河區蘆臺鎮第一小學”(簡稱“蘆臺一小”),這已經是它第13次更名了。
王照,作為一位“戊戌變法”的重要人物,作為近代拼音文字提倡者、“官話字母”方案制訂人、漢語拼音奠基人,他的貢獻已經載入史冊;而他創辦的蘆臺鎮小學堂——這所中國第一所地方小學,到今天依然書香鼎盛,朝氣蓬勃。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中國第一所地方小學 小學堂 王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