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聚焦供給側改革:企業搬遷不是搞異地克隆
青島鋼鐵、海晶化工……這些坐落在老城區的老工業企業,猶如一個個坐標,標注著山東青島這座城市的一段經濟發展史。
與不少城市一樣,青島城市快速擴張、居民生活密集區域與老工業企業雜糅在一起,工業“三廢”已經嚴重影響居民居住環境和城市建設品質。而受廠區和環境限制,企業轉型舉步維艱。為了破解這一困局,青島市統籌謀劃,啟動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老城區企業搬遷,實現了騰籠換鳥、涅槃重生。
單體搬遷企業的土地按照規劃用途拍賣后,80%返還給搬遷企業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青島被笑稱為“鑲著金邊的抹布”——沿海是黃金海岸,環境優美,青山綠樹紅瓦相映襯;往市里走,卻是工廠與居民區混雜在一起,機器轟鳴,煙囪林立,污水不止。
“要想實現城市環境的轉型升級,就得痛下決心,搬遷這些老舊企業。”青島市老城區企業搬遷辦副主任傅少春說。
可是,搬到哪?怎么搬?搬遷費用從哪里來?有些企業還有歷史遺留問題,矛盾糾紛也不少。搬遷工作牽一發而動全身。人挪活,企業也一樣,不少企業負責人也明白這個理兒。“擠在老城區,發展空間受限,效益咋提高?”一家老工業企業負責人抱怨,可是沒錢咋搬?
老工業企業地處老城,寸土寸金。“政府將土地出讓金等資金最大限度用于企業。”傅少春介紹說,單體搬遷企業的土地按照規劃用途拍賣后,80%返還給搬遷企業;成片搬遷則以土地評估價的90%為標準返還,這調動了企業搬遷的積極性。海晶化工老廠區騰出的500畝土地拍賣獲得41億元,有了這筆錢,就解決了新廠建設、職工安置等的資金問題。
此外,青島市還制定了《關于推進老城區企業搬遷改造工作的意見》等10多個規劃類、政策性文件,列出時間表、路線圖,使整個搬遷工作環環相扣、壓茬推進。
“按照規劃落實,哪家企業搬到哪里、什么項目進入什么園區,都清清楚楚、井然有序。”青島市發改委綜合處負責人孫杰說,按照搬遷企業的特點,一家家企業進駐西海岸新區董家口循環經濟區、即墨汽車及零部件工業園區、平度新河化學工業園區、萊西姜山輕工業園區等功能區或集聚區。
企業搬遷不是簡單的物理遷移,要在搬遷中實現優化升級
“搬遷企業,決不能走老路,搞簡單的物理遷移,異地克隆。”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李群說。
老企業搬遷,搬不好,傷筋動骨;搬好了,脫胎換骨。為此,青島用“加減乘除”法來解題,促進老工業企業的優化升級,二次騰飛。
化解過剩產能,巧做減法。青島對生產工藝裝備落后、環境污染嚴重、產能嚴重過剩的企業,堅決淘汰和關停。截至“十二五”末,全市老企業啟動搬遷109家,原地搬遷關停94家。
加強開放合作,堅持加法。青島在企業搬遷中,通過合資合作、改制重組,引進國內外大公司、國際先進技術,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在異地搬遷中促進了企業改造升級。
脫胎換骨,乘法效應顯現。企業在搬遷過程中,堅持市場導向,采用新裝備、新技術、新工藝,從而實現企業升級換代。“搬遷,把又老又舊的青鋼搬沒了,脫胎換骨成為典型特鋼廠。”青鋼集團副總經理王勇說。青鋼的拳頭產品鋼簾線、胎圈鋼絲、焊接用鋼盤條分別占全國市場40%、40%、50%以上,居全國第一位,優特鋼品種占到90%以上,是國內鋼企平均水平的2.2倍。
妥善安置職工,做好“除”法。一家搬遷企業,引進了國外新技術,機器代替人工,職工從上千人降到一二百人。企業搬遷涉及的近8萬老職工怎么辦?青島將企業搬遷資金優先用于解決職工工資、社保以及經濟補償,還加強對分流職工的技能培訓,并多渠道開辟就業崗位,截至目前,已累計安置職工就業3.4萬人。
搬遷先過環保關,決不把污染從主城區挪到下面的縣市區
為優化城市布局,引來更多“金鳳凰”,青島將騰出的空間轉型發展商貿服務、文化創意等高端服務業,在“老地塊”打造“新氣象”。在搬遷企業較為集中的樓山片區,青島正布局打造“創新創業融合示范區、城市共同配送中樞區、科技智慧服務引領區、工業遺存文化博覽區”四大功能區,開展工業遺產保護與開發利用。
搬遷過程中,青島把改善城區居住品質作為重要目標之一,將騰出地塊的約30%用于學校、幼兒園、老年公寓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以及城市道路和綠地建設,并配建了7700余套保障性住房,讓居民享受到企業搬遷的紅利。
搬遷企業已成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目前,啟動搬遷的企業有2/3落戶到縣域四市及西海岸新區,這些企業完成搬遷改造全部投產后,將拉動縣域工業總產值增加1200億元以上。
“搬遷,決不是把污染從主城區挪到下面的縣市區。”傅少春說,要想在遷入地落地,得先過環保關。為了能夠長遠扎根在西海岸新區董家口循環經濟區,青鋼集團環保投資占了其總投資的11%左右,年節能11萬噸標準煤,相當于減排27.5萬噸二氧化碳,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實現零排放,使青鋼集團成為了綠色鋼廠。
建在鹽堿灘上的平度新河化學工業園區,現代化的廠房之間,一條條水渠縱橫交錯,水面上一群群野鴨、白鷺時而游弋,時而起飛,棲息在蘆葦叢中。據介紹,園區內已建成河道景觀、排水明渠100多公里。
對老城區已關停的污染企業統計顯示,市區每年可減少工業廢水排放量2243萬噸,占市區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69%;減少煙(粉)塵排放量15512噸,占市區總量的75%,廣大居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加清新潔凈,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