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圖說 圖說
江蘇災后首日:志愿者自發前來 多人放下東西就走
原標題:鹽城射陽災后首日:外地志愿者來了,很多人“放下東西就走”
5個來自云南昭通的年輕人,他們謀生的廠房和暫住的平房,都被龍卷風毀壞。
陳洋老街,這里的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紀30年代,在這次災難中不少都成了危房。
大片小麥漂浮在小洋河上,向東流去。
6月24日,黃昏,5個年輕人圍坐在一片磚塊和白瓷磚廢墟上,聊天、抽煙,操著家鄉口音打電話。一大塊白瓷磚上,堆著他們從廢墟中扯出的兩床棉被,一紅一白,還有一包香煙和一副撲克牌。身后,是他們的謀生之處——已垮塌的射陽縣陳洋鎮燈具福利廠。
6月24日,是江蘇鹽城龍卷風特大自然災害災后重建的第一天。
盡管與“重災區”、相鄰的阜寧縣相比,射陽的人員傷亡及財物損失相對較輕,但史上罕見的異常天氣災害還是讓整個射陽縣的一些鄉鎮遭受重創,很多人度過了他們人生中最為驚魂的一刻。
但在大災面前,當地民眾積極開展自救和災后重建。周邊一些兄弟縣市的人們也趕到射陽,還有人從南京、無錫或者浙江的一些地方趕來做義工,成為災后重建的志愿者。
“一瞬間全黑了”
“我們全部躲藏在晶體研磨機下面,到處躲,當時跑不掉。”在陳洋鎮燈具福利廠,16歲的王歡向澎湃新聞記者講述。“一瞬間全黑了!往哪里跑?沒地方跑。”人群中有人接話。
5個青年全部來自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最大的李明36歲,最小的王歡16歲,他們是親戚。
災難發生前,他們是該福利廠的操作工,就住在離廠房相距百米的一片平房中。如今,平房的門要么被狂風吹得變形,像被揉壞的紙張,要么不復存在。房內,也是一片蕪雜,灰塵、磚塊落得到處都是,無法住人。一名叫王測的年青人說,“鋪蓋,衣服都沒有,現在還不知道晚上怎么辦,應該是自己掏錢去旅館吧。”25歲的侯應平接著說:“風一刮完,我給老家報平安,當時就打不出電話了!”
此時,與他們相隔一條水泥路,有大片金色的麥子漂浮在小洋河的河面,隨著水流,從西向東流去。
射陽縣陳洋鎮燈具福利廠,成立于上世紀90年代, 主要經營玻璃制品。該廠負責人王友紅告訴澎湃新聞,“廠房面積大概20畝,成品倉庫全部倒塌,三個變幅機都壞了;6名員工中,只有一人有輕微傷。”
村民災后自救,當地民政局開始登記受災情況
24日,鹽城市射陽縣天氣晴朗。射陽縣陳洋鎮的村民紛紛在家門口或院子里,曬上了被雨水弄得潮濕的被褥、麥子和衣物。有村民從全部倒塌的房屋瓦礫中,扯出用蛇皮袋裝著的麥子。
受災較輕的村戶,屋頂的磚瓦被狂風掀翻,村民開展自救,紛紛購買新磚,爬上木梯,上房補瓦。
天色漸黑,60歲的胡永蓮正在小洋河邊,用河水洗擺著毛巾和白色塑料桶。23日當晚,兩人借住在親戚家。此時,她的老伴曹春林站在垮塌的危房之中,不肯離去。胡回憶了那天的情景:“天一下子都黑了,然后開始刮風。”在曹身前,院里的銀杏樹結的白果,被風刮落一地。
射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向受災群眾分發的《夏季抗災防病必須知道的應急知識》宣傳單中,提醒公眾:用流動的自來水淘米、洗菜;不用溝、塘、湖、河水燒水做飯。
據富洋居委會主任稽國緒介紹,每兩名村干部,對口負責村里的一個特殊戶,主要是動員那些沒有老伴或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離開危房。
鹽城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在受災現場對居民的住房結構、間數,農作物受災情況和牲畜死亡情況等信息進行走訪調查。房屋受災情況,主要有屋面掀起、屋面部分或全部倒塌等方面。
志愿者自發前來,救災物資源源不斷運到災區
晚7時許,城南中學安置點亮起了燈。
據射陽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李躍飛及其身旁的工作人員介紹:“昨晚共有52人入住,每人都發了枕頭、涼席和棉毯。”每個通鋪房里,配備了一臺電風扇,一盒盤蚊香,一瓶噴霧劑和一瓶85ml的防蚊護膚水,并對房間進行殺蟲和消毒。
陳洋鎮的受災群眾,主要就地安置在城南中學,或居住在親友家。
當天下午5時許,陳洋鎮部分地區已恢復供水或供電,部門居民仍采用太陽能儲存的水源,沖洗廁所,靠蠟燭照明。
陳洋鎮陳洋村村委副主任田正山告訴澎湃新聞,“陳洋村90 %以上的房屋倒塌,受傷14人,死亡1人。陳洋老街的房子大都建于上世紀30年代,受災較為嚴重。村里主要是留守老人,昨天到今天,陸續有在外的親屬趕回來。預計恢復供電要三天后。
在小洋河邊的水泥路上,不時就能看到,沿線電線桿被風折斷在了水塘或農田里。有射陽縣供電公司的施工人員,身著雨衣,腳穿雨鞋,在水塘中進行作業——重新立桿,放線。
“社會救助很踴躍,有從省內的無錫、南京等城市,或者浙江的一些地方趕來做義工,也有周邊群眾自發而來,成為志愿者。昨天已從市紅十字會倉庫調來帳篷20頂,今天又從民政局調來40頂。”鹽城市紅十字會應急救援隊隊長吳剛對澎湃新聞說:“很多人來到現場,放下東西就走。”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現場源源不斷地有企業將礦泉水、方便面、面包等救災物質,運來災區。數輛“愛心車”上拉著橫幅:心系射陽,眾志成城。
編輯:曾珂
關鍵詞:江蘇災后首日 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