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絲路古城布哈拉與中國的千年之緣
波依-卡揚廣場全景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孫娟、岳文良布哈拉):公元前2世紀,一條連接歐亞大陸的古代陸上通道開始出現。這條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古代商道以漢代古都長安為起點,一路向西延伸,穿越中亞腹地,通往歐洲。它不僅促進了沿線地區的發展,也促成了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位于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的千年古城布哈拉就是古代絲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它見證了古老商道在歷史上的繁華與衰落,經過2500多年歷史的沖刷依然保持著原有風貌。如今,在復興絲綢之路偉大構想的感召下,這座千年古城又獲得了新的生命力。
布哈拉是中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而且是為數不多完好保存了公元4世紀到20世紀建筑遺跡的古城,被稱為“城市博物館”。1993年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歷史學家、布哈拉遺產研究中心主任羅別爾特·阿里梅耶夫是土生土長的布哈拉人。在這座古城里生活了69年。位于布哈拉阿爾卡禁城內的布哈拉國立建筑藝術博物館就是由他親手創建。阿里梅耶夫告訴記者,在布哈拉古城地下20多米縱深的范圍內,發現了不同時期的大量文物和古跡,證實這片地區自古就一直有人類居住。最早的人類足跡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多年前,那個時候漁獵部落已經來到了澤拉夫尚下游三角洲地帶。不過,布哈拉的具體建城時間卻很難確定。而且當地史學家基本是通過中國史書的記載才得以了解到了布哈拉的歷史。《新唐書》中記載的安國,就是指布哈拉一帶地區。“研究布哈拉的復雜之處在于,這里在公元前五世紀才開始被稱為布哈拉,它不是單指一座城市,而是一個地區的統稱。阿拉伯人占領這里后,之前的大量文獻資料都被銷毀,所以歷史學家基本是通過中國的古老文獻來了解布哈拉的歷史,比如《漢書》、《唐書》、《魏書》等。這些文獻對于確認布哈拉城市的歷史以及我們整個國家的歷史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聯系。公元前2世紀以后,一條貫穿歐亞的陸路通道開始逐漸興盛起來。為什么布哈拉可以在此后成為這條商道上的重鎮?羅別爾特·阿里梅耶夫認為,一方面是源于布哈拉的地理位置,它位于中亞的中心地帶;另一方面還得益于活躍在古絲路貿易交往中的粟特人。那個時候生活在澤拉夫尚河一帶的粟特人生性好客,以善于經商而聞名。“粟特人有這樣的傳統,如果家里生了男孩,那么就要在他的手上放一枚錢幣,在他的舌頭上抹上蜂蜜,這樣就會讓他在長大之后‘能說好聽的話’、‘能賺更多的錢’。他們講亞拉姆語,而恰恰那時在歐洲很多地方也使用這種語言,因此正是這些粟特商人將中國與地中海地區連接在了一起。”
考古學家曾在中國發現了幾個非常重要的墓葬,墓主就是粟特的商隊首領,此外還有雙語的粟特文和漢文的墓志銘。這些都證明了布哈拉的早期居民粟特人曾沿古代絲綢之路到達了東方。
通過古代絲綢之路,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藥品、香料等被商隊帶到了布哈拉,并從這里被轉運到了更遠的歐洲。布哈拉國立建筑藝術博物館副館長卡里姆·魯斯塔莫夫說,在布哈拉阿卡城堡以及布哈拉汗國最后一位埃米爾穆罕默德·阿里木的郊外官邸里,有一些非常珍貴的展品,包括通過古代絲綢之路運到布哈拉的中國瓷器。值得一提的是,在東西方的貿易往來還使布哈拉古城出現了早期的錢莊。“18世紀中期,在古城西南的市場上建立了中國的錢莊,專門為從各國來布哈拉交易的商人服務。他們這在這里用本國的貨幣兌換中國的貨幣。很可惜,這樣的建筑并沒有保存下來。”
穿梭在古老商道上的駝隊不僅帶動了沿線城鎮的繁榮,還促成了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國的養蠶和絲織技術也隨之傳到了中亞,被傳承了上千年。布哈拉古城周邊綠化帶中種植了大批的桑樹,市場上絲綢制品深受各國游客的歡迎。在布哈拉新城區,中烏兩國合資成立了絲綢加工廠,產品行銷歐洲和亞洲市場。工廠技術總監趙運明說,工廠運行至今為烏方解決了上千個就業崗位,同時也將最新的養蠶和織造技術帶到了當地。烏方對與中國的合作充滿信心。“近幾年‘一帶一路’政策對企業的發展影響很大,這里很多的商人都希望能夠抓住這個機遇,他們認為跟中國做生意會有很好的發展前途。”
來到布哈拉你會發現,這座古代絲綢之路重鎮如今仍然是一座欣欣向榮的城市,旅游業成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在古城的一座座穹頂之下,還保留的傳統的巴扎,商販們兜售著各色精美的手工藝品。建于不同時期的清真寺、經學院、宣禮塔、城堡、宮殿吸引著前來朝圣的各國游客。漫步于此,歷史和現代似乎沒有了分界,一切如舊,一切又在發展之中。
布哈拉古城
阿爾卡禁城與古城墻
伊斯梅爾.薩曼陵墓
各色精美的手工藝品
各色精美的手工藝品
穹頂下的傳統室內巴扎
閑暇之時,當地人喜歡坐在樹蔭下喝茶納涼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絲路古城 布哈拉 中國 千年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