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扁桃體到底應不應該切?
小明今年4歲,小小年紀患有急性腎衰竭,已經在腎內科做了兩次腎透析,最后終于轉到耳鼻喉科住院。據家長說,小明以前經常出現咽痛、發熱的情況,幾乎每月發作一次,父母一開始沒有注意,直到小明出現血尿、蛋白尿了,才慌忙到腎內科看病,診斷為急性腎小球腎炎并急性腎衰竭。醫生詳細檢查后認為罪魁禍首是扁桃體炎,是當初小小咽痛沒在意惹下的大禍!
孩子的扁桃體總是發炎,孩子三天兩頭生病跑醫院,讓不少家長都為之煩惱。但切不切,家長們又頗為糾結。扁桃體到底該不該切呢?我們請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科的楊海弟副教授、戴智梅醫生給大家解釋一下。
孩子扁桃腺腫大別輕視
楊海弟副教授介紹說,為什么扁桃體炎可以導致這么嚴重的情況呢?這要從扁桃體本身特殊結構說起。扁桃體位于口咽兩側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間的三角形扁桃體窩內,守在人體跟外界相通的第一道關卡,在兒童時期起到一夫當關的作用!當身體抵抗力低下時,就容易被細菌攻擊而發炎,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就是攻擊扁桃體最重要的一個敵人。炎癥剛開始發作時,出現咽痛、發熱、疲勞乏力、食欲差,病情加重后可出現高熱,頭痛,腰背和四肢酸痛等癥狀,兒童會表現為面色潮紅,不愿說話,口臭,可以看到舌苔,扁桃體腫大,表面出現豆腐渣樣滲出物,甚至連成一片的假膜,下頜角可摸到腫痛的淋巴結。病情較輕的,可以臥床休息,進流質飲食,多飲水,加強營養,用溫熱糖水漱口;病情加重了,就需要到醫院抗感染治療,治療上一般首選青霉素,療程5-7天,但是,必須提醒的是家長們切勿自行停藥,因為抗生素用藥有足量足程的原則!
扁桃體切不切要依據病情定
楊海弟副教授解釋說,扁桃體炎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處理后導致的嚴重并發癥。原來扁桃體反復發炎后,會產生一系列炎癥分子,這些炎癥分子跟身體某些抗體結合,形成了免疫復合物,就像一個破壞分子在人體內找到了一件隱形斗篷,身體沒法發現,不能清除這些破壞分子,它們可以隨著血流在身體隨心所欲到處走,去到哪里就破壞到哪里。如果到了心臟,就可能導致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內膜炎;到了關節,就會導致急性關節炎;像上文的小明就是破壞分子到了腎臟,導致急性腎小球腎炎并引起急性腎衰竭而出現的一系列波折,最后不得不切除了扁桃體,病因去除了,腎炎很快也康復了。
有很多家長認為扁桃體是一個免疫器官,堅決不能切!但其實到底扁桃體該不該切?這必須得根據病情決定!戴智梅醫生說,扁桃體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功能逐漸活躍,特別是3-5歲,顯著增大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治療,青春期后,免疫活動趨于減退,便逐漸縮小,一般情況下,4歲以下兒童不主張扁桃體切除術。但出現下列這些情況時,則必須考慮手術治療:
1. 扁桃體炎癥反復發作,單年內發作7次,或者連續兩年內每年發作5次以上,在炎癥發作后2-3周手術治療,如果炎癥發作頻繁,不能久等,炎癥消退后即手術,炎癥侵犯了周圍結構出現了扁桃體周膿腫的情況;
2. 扁桃體過度肥大,妨礙吞咽、呼吸及發音,出現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癥,兒童出現慢性缺氧,影響身體及智力發育;
3. 扁桃體炎作為病灶導致了身體其他重要器官疾病,如急性腎炎、心肌炎等;
4. 扁桃體上長有新生物、白喉帶菌的扁桃體,這些情況也是扁桃體手術的指征。
■小貼士
如何預防扁桃體炎
預防扁桃體炎,平時要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避免著涼,預防感冒;少加班,少熬夜,避免過度疲勞和抵抗力下降;勤漱口,注意口腔衛生;管住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多補充水分。
南方日報記者 李劼 通訊員 朱素穎
編輯:趙彥
關鍵詞:扁桃體 到底應不應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