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視頻軟件里看不清真實的農村
端午假期里,一篇名為《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件里的中國農村》刷爆微信朋友圈。這篇文章以某一視頻軟件為例,從一些農村用戶上傳的各種令人匪夷所思的自虐、怪異的視頻,引申到對農村現狀的聯想,同時感嘆城鄉二元分化:“主流世界都把視角聚焦在跑得飛快的一線城市,把農村和來自農村的人忘在腦后。在農村那個圓圈里,雖然人數眾多,但資源和機會卻少得可憐,兩者之間橫著看不見的結界。”
乍一看,正如每年春節前后流傳的農村話題、返鄉日記一樣,這篇文章似乎充滿了對中國農村的關懷。可深入思考就會發現,這種所謂的農村情懷,只滿足了城市人的獵奇心理,往往角度偏激、觀點極端,并不符合農村的真實情況。
平心而論,農村不是世外桃源,但農村存在某些問題不能掩飾農村這些年的進步和發展。更何況,中國國土面積遼闊,即便同為農村,各省之間也差異巨大。如果要從某個視頻軟件里徹底了解中國農村,無異于盲人摸象。而且在數據鴻溝和技術阻礙的現實語境下,還有多少村莊尚未普及智能手機和電腦網絡,他們的真實狀況,更談不上通過視頻軟件來反映了。
用同情的姿態表達情懷,用文化的視角去關懷底層,本身并沒有錯,但如果缺乏對中國農村的深入了解,從主觀臆斷出發,就難免管中窺豹,讓文章重新掉入城鄉分化的話語體系中,只剩下居高臨下式的同情泛濫。
這篇網帖走紅的最好價值,應該從文化形態上去理解、分析。在這個軟件上的奇特“表演”,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獨特的亞文化,它反映出了中國鄉村、三線城市在互聯網世界的特色存在。這種亞文化與主流文化之間,隔在某種屏障、隔閡。這在社會學意義上叫“文化區隔”,主要基于身份、空間和制度三個維度產生,并通過對媒介的選擇和對文化產品的消費得以實現。在這個視頻軟件的空間中,聚集了較多社會底層的農民群體,通過不斷地呈現類似的視頻(文化產品)達成了類共同體,構成具有自身風格的文化現象。在另外的群體看來,這是難以理解的,但這些視頻會強化當事人自身的選擇,如此又加劇了雙方文化的理解、溝通困境。
文化區隔難以逾越,因此一旦產生交集,就會出現社會學上的另外一個現象——“文化震驚”,從而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這也是該文章可以刷屏的原因之一。但這種文化形態一直都在那里,只是人們不去發現和了解罷了,這也導致隔閡日益增長。比如被戲謔的、代表著土氣的“殺馬特”“洗剪吹”,與代表著有品位、有氣質的“小清新”,它在青年文化形態上,構成了兩極化。各處一端,絕無交叉,它們二者的差距,用流行詞來說,可能是“矮窮矬”與“高富帥”之間的距離。從文化的角度來看,這其實只是文化多元化的一種表現,一部分群體尋求個人喜好和認同某種選擇,遠不是真實社會的全部呈現。
當然,主流文化建立在日益擴張的城市化背景下,寄生在城市的互聯網與傳媒的議程設置上,中心點必然是城市。有些情況下,確實存在城市主導話語權,城市議題的遮蔽效應,讓廣大農村地區成為“無聲的地方”。在文化區隔的背后,是身份區隔與階層固化,人們走出固化的命運軌道的能力有所削弱。只有更加開放和具備流動性的社會形態,才能提升社會不同階層與不同群體的流動和交往,才能更好地破除文化區隔,彌合現實的文化鴻溝。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視頻軟件 中國農村 真實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