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知識講堂>文玩雜項文玩雜項
折扇收藏:衡量價值首看扇骨裝飾
“扇子扇涼風,扇夏不扇冬,若要向我借,請過八月中”。這是筆者童年記憶中的一首坊間打油詩,至今難以忘懷。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人們進入到21世紀,尤其是大量電子產品問世后,扇子就成為收藏愛好者的懷舊之物,特別是素有“懷袖雅物”之譽的折扇。
清 黑漆描金十三行風景圖紋折扇
折扇扮靚文人雅士
中國的扇子種類繁多,但傳承至今并被人們青睞的當屬團扇與折扇。團扇因其狀似圓形,暗喻合歡吉祥之意,故又稱“合歡扇”。而折扇又稱之“折疊扇”,也有稱為“聚頭扇”,因其收時可折疊,用時則撒開,又稱之“撒扇”。
有史料記載,中國人使用折扇的歷史可追溯至宋代。北宋熙寧七年,鄧椿在一部關于中國畫史的著作中,曾說起當時中國北方出現一種用鴉青紙制作的高麗折扇,上繪蓮花水禽、云氣月色和仕女等圖案。1978年,江蘇武進南宋墓中曾出土的黑漆奩上,繪著一個手持折扇的仕女,扇面上有一幅花鳥畫。從元到明,再從明到清,至民國,折扇已成為才子佳人、文人雅士的身份象征。
縱觀中國折扇歷史,應該說,明代是中國折扇的流行時期,清代是折扇的大發展時期,而民國的折扇則在中國藝術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折扇文化內涵豐富
折扇素有“懷袖雅物”的美稱,它集書畫與雕刻于一身,被許多收藏愛好者看好并藏之。折扇是由扇骨(又稱“扇股”)、扇面組成。扇面的材質或絹或紙,而扇骨的用材較為廣泛,最早的是松木、檜木,之后才出現竹材,除了常見的玉竹與白竹外,還有棕竹、烏竹、湘妃竹、梅鹿竹和方竹等,期間也出現了紫檀、檀香、沉香、楠木、烏木等。
牙骨也是扇骨的主要材質,如象牙、獸骨、玳瑁、牛角等。值得一提的是,民國時期上海哈同花園的姬覺彌,喜用一把銅骨大折扇,重量達數斤,可見金屬也可做成扇骨。
折扇的扇骨要比紈扇、羽扇及其他扇子更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無論是檔數、形制、材質,還是裝飾、雕工都極具變化。最少的從九檔起,有十一檔、十二檔、十四檔直至四十檔不等;而長度也非常講究,比如,十六檔扇骨長均在約31至32厘米,一尺不到,稱為九寸或九五寸扇骨,特別是舞臺上使用的折扇,扇骨可長達40厘米左右,謂之一尺二扇。另外是扇骨的造型和款式,僅折扇的聚頭處就有不下十數種,如方頭、平頭、魚尾頭、雁首頭、如意頭等,均視各人喜好而選之。
扇刻名家各展絕技
而作為扇骨的主要裝飾,是衡量其收藏價值的重要部位,主要有淺刻、留青、鑲貼、鑲嵌、髹漆、鏤空雕,其金石字畫無所不能,簡直是千姿百態,各展絕技。因此,歷代以來不乏名家大作,如史料記載的就有明成化、弘治年間的李昭、李贊、馬勳,正德年間蘇州籍竹刻家劉永暉,稍后的是濮仲謙等。
濮仲謙是天啟年間人,其有兩件扇骨現存于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其中一把扇骨以陰刻刻就,一面刻著“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兩句七言詩,另一面刻著一枝梅花,并落有“壬戌仲秋日制,仲謙”行書款和篆文小方印。另一把扇骨也以陰刻刻就,一側刻水仙,上有“月明階下窗紗薄,多少清香透入來”兩句七言詩,另一側刻蘭花,落“壬戌秋八月制,仲謙”款與印。
此外,清康熙年間的周穎,乾隆年間的方潔,晚清時期的韓朝、朱寶騮、馬根仙,清末民初的林兆祿、金紹堂與金紹坊兄弟等都是扇刻名家。民國時期也有不少扇刻名家,如上世紀30年代北京的張志魚,還有上海的李祖韓、徐孝穆、徐素白等。
一把折扇幾多情,民族文化藏奇葩。折扇雖小,但傳遞的歷史信息和承載的文化內涵,無疑提升了潛在的經濟價值,這正是收藏愛好者青睞折扇的原因之一。
編輯:陳佳
關鍵詞:折扇收藏 衡量價值 首看扇骨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