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央企“瘦身健體”重在防止反彈
據報道,李克強總理近日為央企“瘦身健體”計劃列出了時間表:在兩年內壓減央企10%左右的鋼鐵煤炭現有產能;用3年時間處置央企子公司中的345戶大中型“僵尸企業”,使多數央企管理層級壓縮到3至4級以內,法人單位減少20%左右;今明兩年使虧損子企業虧損額下降30%,虧損面縮減30%;力爭實現降本增效1000億元以上。
“瘦身健體”是李克強總理為前進中的央企改革開出的“主藥方”。他在5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直言不諱指出,“我們要央企干什么?不是為了和民營企業搶飯碗,而是要在基礎行業特別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下工夫,要真正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也點出了推進央企改革的根本問題指向:對于日趨國際化的中國市場經濟來說,我們的經濟到底要央企干什么?
一般來說,在類似電力、交通、自來水等關系國家戰略的行業,央企有其存在必要性,無論是對國民經濟安全還是對市場價格穩定都有積極作用。如在新加坡、法國、意大利這些發達國家,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多半都是由國有央企掌握。每當世界經濟發生較大波動時,這些企業作為同時具備政府信用和商業運營雙重身份的公司,常常有助對沖國際市場的外部效應,增強整體經濟抗壓能力。
但與我們一般對央企的認識有很大差異的是,這些國家的國企經營效率相當高,以新加坡的淡馬錫國家控股為例,成立30年來,其經營業績是凈資產收益率年平均超過18%,給國家股東的年分紅平均超過6.7%。究其原因,在于淡馬錫模式中的國企,所有人和經營人分開,并具備有力的第三方監督,這就有效規避了國內央企今天減明天增的“減肥難題”。
有過減肥經歷的人都知道,瘦身的真正陣痛,發生于防止體重反彈的過程中。央企改革也是一樣的道理。多年來,決策層對于央企擺脫臃腫,不可謂不殫精竭慮,整體經濟也在此過程中付出了相應代價,但央企在發展中仍很難避免減重后又遭遇反彈的焦慮。
而今,李克強總理給出了防止反彈更為堅定的方案:明晰具體時間表,配合社會資本也將被允許參與到央企的結構調整與重組當中。這意味著,未來混合所有制改革將會有明確時間安排,而混合所有制的推進,意味著董事會模式、國企出資人與經營人角色分開,給予企業更大的自主權將成為改革方向。一旦企業的發展開始擁有專業經理人,還能擁有多個出資主體的股東大會監督,這對央企規范無疑大有益處。正如減肥過程中,靠自制力很難,而若有教練第三方監督,瘦身過程會科學順利得多。
目前,央企中已經在進一步推進兼并重組的步伐,這從出資人角度上來看無疑是“合并同類項”、避免無意義競爭的有效模式。央企之間兼并重組,不僅僅能夠使得央企的冗余部門得以在重組過程中調整甚至清除,更意味著減少監督下達的環節,未來央企面臨的來自國資的監管約束將更為直接。而這都將是防止瘦身后反彈的重要途徑。
對于本身具有國有資本屬性的央企來說,其商業運營的首要目的當回歸為民生計、為國家慮。李克強說,央企重組不會出現新壟斷。而對于那些競爭性強的非自然壟斷領域,央企不妨有序退出,這是促進民間投資的重要策略之一,也是國企改革的重要加分項。
□邊際(財經評論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央企 瘦身健體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