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悅讀 悅讀
倆河南小伙癡迷核雕 小核桃雕出眾“猴”百態
中新網鄭州5月18日電 (張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核舟記》中王叔遠的雕刻技藝令人嘆為觀止。而今,兩個年輕的河南小伙苦心鉆研,讓這門歷史悠久的雕刻藝技再次煥發出生機。
5月17日,在鄭州市區一間工作室,記者見到了兩位年輕的雕刻藝人——燕賀和趙晗。據介紹,燕賀和趙晗都是90后,同樣來自河南農村,初中畢業后兩人分別到蘇州打工。在蘇州的核雕發源地周山村他們接觸到了這項改變他們命運的技藝——核雕,二人都被核雕技藝吸引。相同的經歷和愛好讓兩人成為朋友,隨后幾年兩人在周山村拜師學藝,直到學成歸來,把“南工核雕”帶到了故鄉河南。
記者在工作室看到,并不寬敞的工作臺上擺著各種雕刻工具。兩個年輕的小伙子正在安靜的工作,打坯子、勾畫輪廓、雕刻……小小的核桃在他們手中變成了各種生動的形象。他們作品的形象范圍非常廣,有傳統核雕常見的五福臨門,八寶彌勒,十八羅漢,還有結合時代發展經過創新的形象機器貓等,但是最引人注意的是他們創作出的各種猴子的形象。
“金絲核桃的紋理和猴頭非常像,我們就根據核桃本身的紋理特點進行創作,雕刻出了不同的猴子形態。”趙晗對記者說。記者現場看到,這些“猴頭”有怒目而視的“金剛”,有機靈可愛的“靈猴”,有憨態可掬的“萌猴”,還有結合神話故事創作的“三不猴”、“大日如來降猴子”等,大小不一,形態各異。
“用核桃雕刻猴子比用橄欖更生動,但是也帶來了一些困難。核桃皮較薄,紋理深淺不一,很容易雕漏。”燕賀告訴記者,雕刻出完美的“猴頭”對刀工、眼力和創造力都是一種考驗。在雕刻的過程中,眼睛、嘴巴,甚至毛發的疏忽,都會導致一件作品失敗。燕賀說,他從不認為這些核桃是商品,而是把它們當成融入感情的藝術品,創作它們就應該對它們的形象負責,不允許瑕疵出現。
“兩個小伙子每天在這么小的工作室里一坐就是一天,年輕的時候能靜下心來做一件事,很難得。”一位核雕收藏愛好的老人說,他經常過來看燕賀和趙晗的作品:“相由心生,核雕也是一樣。喜愛這門藝術,從作品上就能看出來,他們雕的猴子有感情、有靈性。”
提到傳承問題,燕賀和趙晗告訴記者,由于機器雕刻的出現,從事手工核雕的人越來越少,他們曾免費“收徒”,但多數年輕人都在中途放棄了。燕賀說:“我們愛這門技藝,手工核雕有一種生動傳神的美,是機器不能替代的,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和我們一起將這項技藝傳承下去。”
編輯:曾珂
關鍵詞:核雕 核桃雕出眾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