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魚精蛋白”為何最近受關注?
多數人并不知道“魚精蛋白”是什么,卻在最近備受關注。作為治療心臟病的手術必用藥,魚精蛋白屬于低價藥品,出現了全國性缺貨,很多患者竟然不得不取消手術。按常理,救命的藥不僅很必要而且應該有市場,結果恰好相反,個中原因理應深思。
藥品里藏著百姓健康,而短缺鬧劇不止一次出現。如果簡單來區分,出現“藥慌”的藥物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經典老藥,像感冒靈膠囊、撲爾敏、紅霉素藥膏等,老百姓使用療效好、家庭常備、價格不貴;一類是“救命藥”,這類藥往往是大病的必備輔助藥物,不可缺但也不昂貴,除魚精蛋白外,像名為“放線菌素D”的化療藥物也曾一度短缺。在缺貨面前,受害的往往是患者,或者用高價的同功能藥物替代,或者始終處在“無奈的等待”。
價格太低、利潤太薄,成了很多藥廠不再生產的理由。按照一般理解,如果一種藥品價格在數年或數十年都保持一個價位,藥廠利潤逐年下降,即使效果不錯、需求量也可觀,那么從產出與收益的角度看,就無法激發廠家的生產積極性。這些出現全國性短缺的藥物,往往都有此共同特點。由此有一種說法,“放開了藥品定價,低價藥成本倒掛問題似乎迎刃而解”。事實并非那么樂觀,因為這些低價藥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市場競爭會進一步壓縮價格和利潤空間,即便企業可以自主定價,提價或許就意味著失去市場份額,不少企業“有興趣但觀望”。
從這個角度來看,解決藥品短缺,不只是簡單的價格高低、藥廠生產、市場調節的結果,在某種程度上,只要關乎全民健康、關乎廣大民生,政府就應該擔起保障的責任。換句話說,不能把價格低作為生產必備藥的擋箭牌,不能讓企業簡單以收益作為衡量標準,不能使市場在調整民生需求尤其與生命健康有關的藥品需求時出現盲目滯后。
由此可見,補足短缺藥物的貨倉,需要多管齊下,而不能歸咎于單獨某一方。從生產角度看,藥品的供給側需要進一步強化,一方面優化藥物生產結構,必要且低價的民生藥不能下線,另一方面進一步研發高品質、好療效的新藥物。從政府角度看,建立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十分急迫,不能因沒藥而讓患者錯過了最佳治療期甚至付出生命代價,針對患者對不同必備藥物的需求程度建立藥品目錄,既強化針對藥廠的采購力度,又建立跨省、跨區域的儲備制度,力爭實現采購、儲備、調撥的專門化和機制化。同時,根據市場的供需反饋,建立低價藥、民生藥的動態監測情況,及時掌握市場價格和市場存量,做到定期跟蹤、定期反饋。可以說,用政府力量為民生健康保障兜底,即使需要為此買單,再充足一些也不為過。
在民生問題上、在百姓健康問題上,少花錢、治好病、保安全的藥品才最受歡迎。真正拿出實際行動來解決這些問題,才不會讓老百姓把普通藥當成“救命藥”,也才能順利實現“十三五”時期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魚精蛋白 缺貨 廉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