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美國高校日趨“中國化” 留學生們真的高興嗎?
花大價錢“買”的教育
是否該量身定做
教師吐槽:中國留學生“拖累”授課質量
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多,受到美國州政府和校方歡迎,卻遭遇大學教師們“吐槽”。
一些美國大學教師反映,部分中國留學生難以融入班級,也跟不上課程進度。這些中國留學生并不適合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以至于教師不得不為他們而調整授課內容和教學目標。
在紐約大學教授中國歷史的麗貝卡·卡爾直言不諱地說,中國留學生是她授課的一大“負擔”,她不得不為他們能聽懂講課而作出改變。在她看來,很多中國學生水平完全不夠格。“他們幾乎不懂如何理性分析一段文章是什么意思,要達到理性思考或寫作的基本要求十分困難。”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羅杰·格拉哈姆教授也有同感。他說,在這所高校的會計學研究生中,中國留學生人數已超過美國學生。“我還應堅持原先的教學目標嗎?還是做些調整來適應中國學生的水平呢”?
據曾在艾奧瓦州求學的俞少塵觀察,一些美國大學在擴招后,雖然同時增聘了教師,但師生比例仍有下降,新聘老師往往被安排給大一、大二學生上課。總的來說,授課質量會受一定影響。
但她認為,大多數美國教師對國際學生還是很熱情和耐心。“一些國際學生多的大課老師鼓勵我們課后提問,他們理解我們在語言上存在障礙,愿意與我們溝通。”
此外,有輿論認為,考慮到中國留學生占全班人數的比例,美國教師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合乎情理。至少從中國留學生的角度看,他們花了大價錢來美國“買”教育,某種程度上,得到“量身訂做”的教育也是情理之中。
跨越半個地球后
仍感覺像在國內上學
留學生擇校新趨勢: 逃離州立大學
大批中國留學生涌入美國校園,大學城變成了“中國城”,對于中國留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沖擊。面對這一趨勢,中國留學生自身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中國人本來就愛‘抱團’,人多了,不少人更覺得可以一塊吃好、穿好、玩好、喝好了,”俞少塵說。“而對于那些想走出中國人圈子、更好地了解美國社會的學生,他們最初的動力客觀上也會被這股潮流給沖淡。”
一名姓范的留學生告訴《華爾街日報》記者,2013年到美國以來,他只交了兩個美國朋友,一個是前室友,另一個是通過網絡認識的當地酒吧員工。“來美國之前,我想結交很多美國朋友,不過到了這里以后才發現,語言和文化差異的確是個問題。”
俞少塵2007年決定來美留學時,經過再三考慮,選擇了規模較小的私立學校德雷克大學,原因之一就是不希望扎到州立大學的中國學生堆里。“我很喜歡小規模的學校,雖然德雷克也在擴招,但始終有一種‘小而精’的辦學理念在傳承。”
現階段,在州立大學讀書的中國學生中也有一些人在考慮轉校。他們表示,不想在跨越了半個地球后仍然感覺像是在國內上學。逃離大城市和知名公立大學,似乎成了留美中國學生擇校的一個新趨勢。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美國高校 中國化 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