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國企“近親繁殖”不該久治難愈
據中紀委網站消息,去年底,中央第四巡視組對中國工商銀行黨委進行了巡視。近日,巡視組公布巡視整改情況,提到該行存在“近親繁殖”問題,近三成干部配偶子女在系統內工作。
銀行,包括國有五大行在內,存在比較突出的近親繁殖現象,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人們在現實中也能感知一二。中紀委將銀行近親繁殖狀況量化地告訴了人們——比30%還多一點。
這固然不排除家庭的耳濡目染,銀行子弟對銀行業務要精通一些,甚至基因里就有做銀行業務的天分,即便不走后門進人,或是搞“蘿卜招聘”,銀行子弟也可能憑真本事競爭進去,在同樣的業務和業績競爭中也會勝出,進而得到更好的職位和待遇。
但“近親繁殖”成風,領導干部在自己權力范圍進人唯親、任人唯親。而這個現象何止在國有銀行存在,在一些央企、國企里都比較突出。去年6月,中央巡視組對26家央企進行專項巡視,在報告巡視反饋情況時,提到多家央企被指出在選人用人方面存在“近親繁殖”、“帶病上崗”等問題。
國企為什么近親繁殖嚴重?這有歷史成因,也有現實問題。從歷史來看,過去的國企都是按戰線、系統來劃分的,帶有濃厚的戰時應備特色,這些戰線和系統自成一體,相對封閉,系統里有從幼兒園到中學到大學的教育,從生到死的醫療保障,很多事情可以系統內部解決,很自然地,在招收員工時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針對職工子女的“土”政策和傾斜辦法,有的只作“內部消化”。
比如銀行系統子弟,會更多地進入銀行學校學習,就業按“專業對口”要求,會更多進入銀行工作。沒有如此家庭背景的,一者基礎較差,二者讀出來沒有關系也難進這些待遇較好的系統,銀行子弟多能優勝。
甚至過去在農、林、水、地礦系統,還存在“頂替”(頂名代替)這一工作分配模式,父親或母親退休后可招收其一名子女進入該單位工作,這是計劃經濟的產物。
到了市場經濟時代,一些央企、國企“近親繁殖”特色,一部分是歷史的制度性安排造成的,而另一部分原因,就是對央企、國企領導權力監督不力。
央企、國企不同于行政機關,行政機關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雖然也存在近親繁殖,但相對容易受到監督,尤其是進行“公考”、“國考”之后,“逢進必考”,雖然存在各種“蘿卜招聘”,但近親繁殖的難度大大增加。
可是央企、國企不同,它不是行政機關,是企業,企業領導人有較大的經營決策和錄人用人權,加之央企、國企的產權虛置,作為名義上的股東,民眾實質上很難監督國企領導干部,國企幾乎成了國企領導的“獨立王國”,有非常大的自主權,這為央企、國企“近親繁殖”提供了土壤。
因而國企“近親繁殖”的痼疾之所以久治難愈,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國企市場化程度不高。國企改革,只有加快資本融合,推進現代企業化治理,企業才能任人唯才,從而解決“近親繁殖”。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國企 近親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