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走出“清水衙門”認識誤區
相聲演員岳云鵬曾在一個相聲段子中調侃搭檔孫越碩大的身材:“在北京動物園養了十年大象,大象越來越瘦,你懂的。”孫老師當然不會偷吃飼料,但從動物身上“拔毛”的例子不是沒有。去年,北京動物園原副園長肖紹祥,因貪污、受賄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三宗罪,終審被判無期徒刑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在人們日常觀念里,動物園這類事業單位是名副其實的“清水衙門”,豈料僅是通過獸舍改造等項目建設,這個副園長就侵占工程款、補償款等款項共計1400余萬元。
無獨有偶。前不久中央巡視組又點名指出有氣象部門“清水‘衙門’水不清”,“氣象科技服務、科研資金管理、設備采購等領域特別是防雷服務中廉政風險較高”。這些案例刷新了人們對“清水衙門”的印象,但遠不能從個案角度去看待。梳理最近幾年的反腐報道,除了動物園、氣象局,諸如扶貧辦、林業局、園林局、畜禽屠宰檢查、農技站等以往人們心中的“清水衙門”,頻頻卷入腐敗丑聞之中,其中不乏涉及多人的窩案。中國紀檢監察報今年2月18日刊發的《“冷衙門”的“生意經”》一文就披露,自2014年7月以來,保定市紀委先后查處了市人防辦原主任、副調研員等16人,其中黨紀政紀處分12人,移送司法機關9人。
“清水‘衙門’不清”之所以聽起來顛覆“三觀”,是因為人們在概念預設上就出現了偏差。所謂“清水”,自然是相對“油水”“肥水”而言。過去,“清水衙門”往往指那些缺少實權、無油水可撈的機構;現在,則往往用來描述經費少、福利少的機關和事業單位。不過,如果局限于這樣的理解,可能會產生兩個后果:一是經費少、福利少的表面印象遮掩了“公共權力影響公共資源分配”的本質;二是極有可能被靜態的認知所誤導,缺乏發展的眼光。具體來說,雖然動物園、林業局等未必如發改、城建等部門會牽涉大量對外審批,但其自身依然會涉及到相當比例的工程和項目建設;同時,隨著城市建設的推進或是工作的重視,諸如人防、路燈、環保等,其涉及的業務會大量激增,使得過去“冷清”的單位變得炙手可熱,從而產生尋租空間。
正是因為有了對“清水衙門”必定“清閑”“少油水”這樣先入為主的概念,才有可能導致在權力監管上出現過于看重“實權部門”“要害部門”的操作性漏洞。前面提到的保定市人防辦原主任,竟然被忽略到組織部開會忘記通知的地步,何談對其權力進行有效監督?而一旦監管缺失,這些部門的權力不但照樣很任性,而且威力驚人:一張小農機具秧盤的國家補貼2毛5分,農技站克扣1毛8分,站長貪3分;愛衛辦主任借著購買滅鼠藥之機也可以貪污受賄,挪用公款30余萬;還有個20多人“集體淪陷”的車管所,連臨時工也貪污30萬。
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相對于“肥水衙門”,“清水衙門”不過只是在職能和影響力上有所差別,但都有“過水”的機會。再微小的權力,如果制約和監督機制不到位,不僅有腐敗的可能,還可能出現“小官巨貪”。反腐要堅持“零容忍”,就應該“無死角”“無盲區”,而不是基于認知慣性選擇側重點。反腐滴水不漏,“清水衙門”才不會變渾。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清水衙門 北京動物園 貪污 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