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收藏·鑒寶>藏聞逸事藏聞逸事

獨和《越人歌》:兩岸故宮收藏的能原镈

2016年04月01日 10:37 | 作者:陳鵬宇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尊“能原镈”,形制奇偉,工藝精湛。(見圖)镈鈕是一對相向的飛龍,昂然欲起。镈身通體有36枚乳丁,每個乳丁都作螺形。镈的頂部、乳丁旁邊的“篆”部,以及镈正面下端的“鼓”部,都裝飾著蟠虺紋,好似一條條小蛇在昂首盤旋。這件镈約有40厘米高,32厘米寬,重量接近40斤。與考古發掘出土的镈相比較,我們可以知道它最接近春秋晚期的形制。

能原镈

能原镈

镈是一種打擊樂器。與鐘相比,镈口是平的,而鐘口則是弧形。先秦時期,镈可以與編鐘、編磬一起演奏,又可以組成編镈來使用。而這件镈最與眾不同的是,其上裝飾著瑰麗的銘文,共有48字。這些字的筆畫有的像鳥爪,有的像蛇尾,與一般的金文完全不一樣。早先的學者從中依稀看出了“能”“原”二字,于是這件器就被叫做“能原镈”了。還有的學者干脆就叫它“奇字鐘”。今天我們知道,這種文字就是古籍記載的“鳥蟲書”,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戰國間的南方諸國。能原镈的銘文字體與越王者旨于睗鐘、越王矛十分相似,可以斷定是越國人所作。隨著對鳥蟲書研究的不斷深入,這篇銘文的字已經基本認出來了,可是,銘文內容卻很難理解。它究竟在講述著什么?專家學者們仍然眾說紛紜。實際上,要真正理解這篇銘文,還得從越國的歷史淵源說起。

越國的君主傳說是大禹的后代。古書記載,曾中興夏朝的夏王少康,將自己的庶子封在了會稽(今浙江紹興),號“無余”。無余招懷土著,披荊斬棘,開創了越國。無余之后的世系不詳,只知道傳到春秋晚期的越王勾踐時已經是二十余世了。雖然標榜自己是正統王朝的后代,但越國的風俗、語言與中原諸國大不相同。風俗上,越人習慣把頭發剪短,以方便潛泳,還在身上文上鱗甲的形狀,讓水中的蛟龍以為是自己的同類,避免它們的傷害〔所謂“文身斷發,以避蛟龍之害”(《漢書·地理志下》)〕。語言上,《春秋》稱越國為“于越”。古人解釋“于”是“夷語”中的發聲詞。近代學者以為“于越”的稱呼反映了古越語方言有復音語的特點。《呂氏春秋》中就曾反映出越國方言與中原諸國的巨大差異。西漢劉向編的《說苑》里記載,楚國鄂君子皙泛舟于新波,駕船的越人擁楫而歌。子皙聽不懂,召來越人翻譯才明白,原來唱的是一首優美的情歌:

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頑而不絕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

能原镈上的銘文很可能也是這種情況。除了幾處地名、國名外,整篇銘文記錄的是古越語,其具體內容我們今天已經很難知曉了。

傳世的能原镈有兩件。另一件現藏臺北故宮,上有銘文60字。兩件镈大小相似,原來應該是同一組樂器。根據古編鐘、編镈以大小序次的規律,這兩件镈很可能是相連的,銘文也應該連讀。據記載,故宮博物院的能原镈是光緒十六年(1890年)漁人從瑞州(今江西高安)東側的錦江中撈出來的。臺北故宮的能原镈則是在江西臨江府治清江縣(今江西樟樹)出土,時間也在清末。

高安與清江一帶位于贛江下游。有學者考證,高安-清江地區在春秋以前屬楚,到公元前504年,吳國軍隊“伐楚取番”,這一帶被納入吳國版圖。而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該地又被越國占領。進入戰國后,楚國勢力漸盛,逐漸收復了這一“失地”。大體上,這一地區曾作為楚之東境,吳越之西疆,又有南遷的徐人在此活動,各種政治勢力必然是犬牙交錯的,無怪乎遺跡之盛。

镈銘中有兩個“she”(音“射”——編者注)字,“she”是楚國地名,位于今河南葉縣南。又有“利”“甚”等字可以和楚地聯系。大膽推測,或許越楚之間曾在這一帶的邊境上交戰,越國大勝。于是越國將領鑄镈鐘以銘刻自己的武功。銘文記錄的是越土的鄉音,以炫耀于族人。公元前306年,復興后的楚國滅越。能原镈便帶著昔日的輝煌與榮耀,被埋入了歷史的深處。兩千四百年,市朝耕桑,陵谷茫茫,待到重見天日的時候,已經是清末,昔日的鄉音無從尋覓了。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能原镈,出土后,被高安籍的翰林院編修熊方燧收藏。1950年5月,其后人熊述匋先生捐獻給人民政府。國家文物局撥交給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的能原镈出土十年左右被時任江西督糧道的劉心源收藏。后來又入藏劉體智先生的小校經閣。1936年11月間被當時的中央博物院收購。1937年抗戰爆發,“八一三”事變后,中央博物院文物開始西遷,這件能原镈也由此顛沛了八年之久。抗戰勝利后,1946至1947年間,才得以運回南京。1948年底至1949年初,該器又與其他遷臺文物一起被運往臺灣。歷經百年,兩件镈鐘仍懸隔天涯,其命運不禁讓人唏噓。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入,我們盼望它們能夠再次相聚。

(作者單位:故宮博物院器物部)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能原镈 镈 打擊樂器 奇字鐘 故宮博物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