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世界一流大學的主要特征和建設策略

2016年03月25日 13:52 | 作者:劉繼安 馮倬琳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目前比較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的定義是:致力于一系列學科領域范圍內創造和傳播知識,在各層面實施精英教育,服務于國家需要并促進國際公共事業的高等教育機構。其主要標準特征包括: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優秀的生源、卓越的研究、高質量的教學、充裕的經費、學術自由、自主治理結構、精良的基礎設施等。我們認為以下五個方面尤為關鍵:

學術領軍人才是一流大學最關鍵的戰略資源。世界一流大學聚集了一批世界公認的學術權威和做出開創性貢獻的著名專家。世界排名百強大學有超過八成的教師從世界百強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吸引了全球超過八成的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獲得者,和三分之二的高被引科學家。世界一流大學的教師具有較高的國際話語權,例如機械工程學科100多種科學引文索引(SCIE)期刊和經濟學科近300種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期刊的主編中,超過八成來自世界百強大學。

學術地位居世界領先地位,產出大量原創性的、重大的研究成果,許多成為科學史上的里程碑。根據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的統計顯示,目前世界百強大學每年校均發表的被各學科的科學引文索引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論文在4200篇以上,遠遠超過一般研究型大學;每五年在全球頂尖期刊《自然》和《科學》上發表近60篇論文,占全球大學發表的75%;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占到大學獲獎的94%。

世界一流大學在培養高質量本科人才的基礎上,具有研究生教育占比大、水平高、精英輩出的特征。不完全統計顯示,世界百強大學中,研究生占學生總數的平均比例超過35%,有些甚至超過70%。世界一流大學在各類拔尖人才培養上具有絕對優勢。1981年至2012年期間,世界百強大學共培養出5000余位高被引科學家,占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的近2/3。世界一流大學還培養出眾多國家領袖、商界精英、以及各領域應用實踐型精英人才。

關注并開展產生重大社會經濟效益的應用研究。這些大學知識轉化率高、科研成果的應用程度高、經濟貢獻率大。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學年獲得授權專利3萬余項,平均每所學校700多項,而且保持著年均8%的穩定增長態勢。美國一流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率達到70%左右。美國前30名的高新技術地區中,有29個是世界一流大學的所在地,如硅谷圍繞著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波士頓科研中心則以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為核心等。

世界一流大學都有自己的“大學章程”,具有規范管理和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圍,都有杰出校長掌舵。大量實例證明,世界一流大學大多是在校長出色的戰略領導下,高瞻遠矚地規劃學科發展,吸引優秀人才,實現了建設目標。他們重視發展特色、實施品牌戰略。比如斯坦福大學信息學科稱雄于世卻取消建筑系,哈佛大學政治學、醫學絕對一流而沒有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小而精,卡內基梅隆大學迅速崛起都是學校實施品牌戰略的結果。

我國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首先要將人才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匯聚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學術大師。經過多年重點投入,“985工程”大學專任教師的整體水平已有顯著提高,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已從1999年的不足20%增長到2011年的60%以上,有海外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不斷增長。隨著全球范圍內人才爭奪趨于白熱化,政府和大學在一流大學的建設中要重視引進和保留學術大師,同時也要重視學術大師的本土培養。

要加強原始創新,力爭取得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標志性成果。經過十余年重點建設,“985工程”大學年均發表的SCIE和SSCI論文數從1998年的校均240篇增長到2015年的校均近3390篇,有13所大學的論文數量躋身世界百強。但是我國一流大學的原始創新能力離世界一流大學尚有較大差距。發表在Q1期刊(《期刊引證報告》提供的影響因子最高的前25%期刊)的論文比例基本在世界五百強外。我國一流大學要注意營造寬松的學術氛圍,鼓勵學科交叉、協同創新,努力實現從數量增長為主向質量提升為主的轉型,催生重大原創性科研成果。

要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精英人才。近年來我國研究生培養規模迅速擴大,博士學位授予數從1999年的不到9000人增長到2014年的近5.4萬人。其中“985工程”大學十年來授予的博士學位數占全國總數的一半以上,校均博士學位授予數提高到600名,培養規模已基本達到世界一流大學平均水平。但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與世界一流大學還有很大差距。我國一流大學需要建立嚴格的培養模式,提高學術型和高層次應用型精英人才的培養質量。

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還須注重打造品牌。經過重點建設,我國大陸躋身世界大學五百強的高校由2003年的9所增加到2015年的32所。但近年來各國紛紛出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計劃,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大學要宏觀政策與微觀舉措并重,探索并制定符合本校實際和國際趨勢的政策,發揮自身優勢,實踐與未來發展目標結合的品牌建設舉措,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

(劉繼安為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馮倬琳為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世界一流大學 特征 特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