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人才體制改革最大亮點是尊重規律
無論是廟堂還是民間,對于一場興利除弊的人才體制改革的到來,都期盼已久。而新鮮出爐的“人才體制改革30條”也確實沒有辜負人民的期盼,讓人頗有忽如一夜春風來的味道。
這幾天的微信朋友圈幾乎被“人才體制改革30條”刷屏了。中共中央近日印發的《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可謂條條重磅:“全面落實國有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的用人自主權”“完善符合人才創新規律的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
此次的“人才體制改革30條”之所以備受關注,當然是因為茲事體大,牽涉面廣,關系到國家振興與每個人的發展。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前很多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已經到了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步。前一陣子不但網民對于僵硬的編制管理思維、死板的科研經費管理辦法連番吐槽,主流媒體也紛紛發出“別把科學家逼成會計”之類的吶喊。因此,無論是廟堂還是民間,對于一場興利除弊的人才體制改革的到來,都期盼已久。而新鮮出爐的“人才體制改革30條”也確實沒有辜負人們的期盼,讓人頗有忽如一夜春風來的味道。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不斷考問著中國民眾。有人曾從“人種論”角度尋求解釋,但有那么多的華人科學家包括大陸本土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人種論”的解釋不攻自破。也有人試圖從教育內部尋找答案,但不用說在PISA和TALIS測試中領銜全球的上海中學生和教師,甚至在國內表現平平的中國學子到了歐美發達國家的學校也常常表現優異,這起碼說明了我們在學校培養環節并不輸人。
其實,如果把人才培養比作一場長跑的話,我們主要是輸在了后半程。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本當大展拳腳,卻常常受制于各種落后的觀念和機制:因為僵硬的編制管理思維,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急需引進的人才無法進來,延誤發展時機;因為觀念陳舊和利益割據,多少才高八斗的技術人才在職稱外語、計算機職稱考試和各種脫離實際的繼續教育規定中虛度光陰……
總體而言,此次的“人才體制改革30條”體現出政府簡政放權的思路十分明確。從編制崗位、職稱評聘、經費投入到人才評價、人才流動等,都主張社會化、市場化的思路,并體現了對人才發展規律和價值的充分尊重。改革開放30多年的經驗表明,改革不但需要合理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也需要激發基層的活力。因此,此次改革讓人眼前一亮之處便在于政府主動放權的力度非常之大,盡可能減少行政干預,并擴大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用人自主權。這樣一來,不但用人單位的積極性得以激發,個人也免除諸多羈絆而獲得更多投入到一線工作的時間和精力,于個人于集體于國家都是利好。而且,此次改革更有系統工程的思路,尤其注重法治保障。之所以這些束縛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長期存在,既有改革不徹底的原因,也有法治保障不到位的原因,導致雷聲大雨點小。正因如此,《意見》第七條鮮明地提出了“加強人才管理法制建設”的相關措施及規定,為加強人才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陳先哲)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人才體制改革 尊重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