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常念家國在心懷
習近平總書記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小家”連著“大家”,關乎“國家”。
中國傳統文化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以“孝”文化為起步。由孝而忠。愛鄉方愛國,盡孝常盡忠;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孝,其實就是“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
齊家,以“年”文化最濃烈。這是中國人文化認同的象征,是對自己文化記憶的頑強保留,也是對家庭、親情等重要文化價值的堅定守候。
治國、平天下,以“家國”文化為真諦。
有多少名言警句信手可以拈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司馬遷);“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岳飛);“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吉鴻昌);“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
史書萬卷,字里行間都是“家國”二字。無論社會變遷滄海桑田,不管鄉野小農高官巨賈,人皆知“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規則,都遵循“敬天法祖重社稷”的古訓。家國,在中國人心中,總是一股“沛乎塞蒼冥”的浩然正氣。
現代化使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卻缺少了關照。欲望在吞噬理想,多變在動搖信念,心靈、精神、信仰在被物化、被拋棄。如果失落了對自身存在意義的終極關切,人,靠什么安身立命?
“人,在發覺診治身體的藥石業已無效時,才能急著找出診治心靈的藥方。”筆者認為,繼承和弘揚孝文化之合理內核,有助于找回尊重生命、敬畏生命這兩條約定,治療迷心逐物的現代病。
孝的本質之一是“生命的互相尊重”。孝文化所倡導的“善事雙親”、“敬養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僅要求我們尊重自己父母的生命,也要尊重、關愛他人的生命,從而擴展為對上孝敬、對下慈、對親友悌、對國家孝忠,將“親其親、長其長”的家人之孝升華為“助天下人愛其所愛”的大愛。孝的本質之二是“敬畏”。宗教的原理是敬畏神,孝文化的原理是敬畏人———敬畏父母、敬畏長輩、敬畏祖先。如果說金錢、利益可以洗刷和消解人倫道德,誘使民德“變薄”,那么,“慎終追遠則民德歸厚矣”。
還記得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夫人米歇爾的第一篇助選演講。美國人評論說,細看米歇爾的演講,其實并無太多驚人之語,講的多是家庭故事。然而,就是這些平凡的家庭故事,讓聽眾感同身受。
當講到“當我們的女兒剛出生的時候,(奧巴馬)隔不了幾分鐘就急匆匆地查看搖籃,確認她們仍在好好呼吸,并驕傲地向我們認識的每個人展示自己的寶貝女兒……”時,我們為之動情。
當講到“如果我們的父母先輩可以為了我們而艱苦奮斗,如果他們可以建起摩天大樓,把人類送上月球,如果他們可以用一個按鈕就把世界連接,那么當然,我們也可以自我犧牲,為我們的子女和孫輩建設世界”時,我們也為之激動。
當講到“今天我不僅是第一夫人,也不僅是代表一個妻子,每當一天的工作結束,我的身份就只是一個操心的媽媽,我的女兒仍是我的心頭肉,我世界的中心”時,我不禁為之叫好。
這動情,這激動,這叫好,是因為不僅觸動了美國人,也觸動了我———一個中國人心靈深處的家國情懷。
中國與美國有許多不同,但有一個道理是共通的:“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有一個情感是共通的,“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深愛著腳下的土地。”
“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不可替代的族群。凝聚我們這個歷久彌新的偉大國度的精神資源之一,同樣是那永不衰竭的家國情懷。
未有我之先,家國已在焉;沒有我之后,家國仍永存。多少滄桑付流水,常念家國在心懷。如此,每個中國人短暫而有限的生命,便融入永恒與深沉的無限之中,匯集成永續發展永葆青春的動力。
(作者系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家國 文化 敬畏 常念 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