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多點執業遇冷:醫生走穴“跑場費”7000元起
近年來,北京、廣東、湖南等地先后推行醫生多點執業政策,緩解當前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讓患者就近得到高質量的診療。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受到公立醫院抵制、醫生缺少積極性、監管陷入盲區等因素影響,多點執業政策在基層遇冷,而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帶的醫生“走穴”生意紅火。
暗地走穴無人問
2015年,湖南省衛計委下發《湖南省醫師多點執業實施辦法》,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開醫師多點執業。符合相關資格條件的醫師,均可在省內多家醫療機構行醫,具備多點執業資格的醫師只需向第一執業醫療機構書面報備,在與醫院協商一致后即可開展多點執業。
半月談記者在一些公立醫院調研發現,現在很多醫生還是熱衷于走穴。湖南一家三甲醫院的蔡醫生向記者透露:“醫師多點執業本是一項工作權利,但這項權利并沒有得到公立醫院的尊重。我們醫院暗地走穴的不少,敢跟醫院說的卻沒有。很多醫生被一些市級醫院請過去做高難度手術,比如腫瘤手術、介入手術等,一般跑場費至少是7000元以上,教授的跑場費至少是1萬元以上,但這些事跟自己所在的醫院說不得,都只能暗地里做。”
蔡醫生說:“如果按規定跟醫務部備案,說要去外面給人家做手術,一旦傳到醫院領導或者是科室領導的耳朵里,絕對整死你,所以大家都是偷偷地做。”
一位公立醫院負責人解釋,越來越多民營醫院請公立醫院的醫生走穴行醫,這讓公立醫院的管理者憂慮,一是擔心辛苦培養的醫生會流失到收入更高、工作環境更好的民營醫院去,二是不滿醫生把本職工作放到一邊,去給民營醫院“干私活”。
業內人士指出,衛生管理部門放開醫生多點執業,給缺乏優質醫療資源的民營醫院帶來了活力,但難免觸動公立醫院“大佬”的利益。
多點執業新政遇三大攔路虎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醫生多點執業政策在實施中遇到了三大困難。一是大部分公立醫院并不認可多點執業政策。湖南省政協委員、湘雅三醫院黨委書記羅愛靜認為,公立醫院的醫生工作壓力大,任務繁重,時間支配緊張。多點執業政策并沒有對公立醫院采取相應的政策鼓勵和支持,反而增加了醫院的管理難度,這讓公立醫院對這項政策并不買賬。
羅愛靜說,醫生作為“單位人”,是公立醫院賴以生存的根本。公立醫院承擔了醫生的薪資、社保、住房公積金等所有問題,因此不愿意自己養著的醫生花精力去別的地方執業。
二是醫生對基層的醫療幫扶等沒有納入多點執業范疇,不能名正言順地收取多點執業診療費,影響醫院和醫生的積極性。羅愛靜指出,現有政策和法律無法對醫生多點執業提供有效保障,反而會對醫生自身職務、職稱晉升造成影響,醫生更愿意選擇有高額回報的走穴行醫。
三是監管難。衛生主管部門只出臺了實施細則,沒有監管細則和問責機制,對服務價格、利益分配、醫生多點執業的注冊、培訓、分期考核、監管等都存在盲區,很難有效維護醫生、醫院以及患者的權益。一位醫生透露:“走穴過程中發生的醫療糾紛,一般是私了,邀請醫生的醫院賠一部分錢,走穴的醫生賠一部分錢。”
利益共享、風險分擔、完善監管
如何改進現有的多點執業政策?當務之急是建立第一執業單位(公立醫院)的利益共享機制,讓醫生有底氣跟單位提出多點執業的要求。羅愛靜建議,改革醫療收入制度,使醫院和醫務人員多點執業的收入合理化,通過實行激勵制度,促進多點執業醫生的收入公開化。
其次,建立風險分擔機制。羅愛靜認為,醫生多點執業一旦發生醫療糾紛,其責任劃分、風險承擔是盲區。而目前商業保險對醫生個人的執業保險沒有明確的險種支持,因此,衛生部門應研究出臺醫生多點執業風險分擔機制,讓醫生多點執業沒有后顧之憂。
三是完善醫生多點執業監管,嚴查醫生違規走穴行為,建立多點執業醫師準入制度,同時將公立醫院醫生對口支援基層納入多點執業范疇,讓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更有活力。(半月談記者 帥才)
編輯:趙彥
關鍵詞:多點執業遇冷 醫生走穴“跑場費”7000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