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保姆黑名單”請給法律留個位
不誠信或嚴重違反行規的保姆將被禁用。記者昨天從滬聯百家家政聯盟信息平臺獲悉,該信息平臺已經啟用“保姆黑名單”,3名保姆因為違反平臺制定的相關規定而被列入“黑名單”。據平臺發起人夏君介紹,列入“黑名單”意味著今后信息平臺的成員單位將禁止雇傭這些保姆。據悉,這是本市家政市場首次啟用“保姆黑名單”(3月11日《新聞晨報》)。
不能不說,現在不少行業很熱衷給消費者、服務對象或有問題的員工建立“黑名單”,旅游、銀行、航空、電信、移動甚至連沒有被法律認可的網上信貸等等,也都有屬于自己設定的“黑名單”,似乎只要把那些存在不文明行為或對自身行業存在利益危害隱患的人拉入黑名單,拒絕為其服務和消費,就能保障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如今上海連家政公司都開始有了自己的“保姆黑名單”,不難想象,有著這個先例,用不了多長時間,各地家政市場也會跟著效仿和“復制”。
平心而論,家政市場由于缺乏國家相關制度的明確規范,基本上還是處于無序發展的狀態,尤其是對保姆的管理,依然還處在“放羊”狀態,其亂象也讓眾多接受過家政服務的家庭深有感觸。前不久,媒體爆出廣州一保姆為了能提前拿到雇主全月工資,不惜對高齡病患雇主下藥謀害,甚至還成為保姆服務高齡危重病患雇主的“潛規則”。而發生在保姆針對雇主家庭的盜竊、虐待服務對象等更不鮮見,的如此亂象之下,不但讓眾多急需家政服務的雇主對聘用保姆心有余悸,也迫切希望家政市場能夠通過制度規范,給眾多家庭以放心的服務。
但很顯然,將不遵守行業規則的保姆列入“黑名單”,注定不是規范家政市場的最佳選擇,而且在國家規范制度缺失的情況下,所謂行業規則也不過是企業為維護自身利益和適應市場的選擇,并不能替代法律規章的制約。稍微留意一下滬上家政行業對保姆推出的這項“黑名單”規則,七條行規中,除了涉及法律需要由法律處罰之外,其他“行規”均是以維護家政行業自身利益為前提,甚至把叫人頂崗、向雇主索要工資或向雇主借款等,也作為納入黑名單的條款,這不僅對保姆有失公平,甚至還對保姆的“歧視”之嫌。不少保姆在從業中,由于心地善良和服務周到耐心,隨著時間的推移,相處的儼然就是一家人。雇主一時困難拖欠乃至發自內心多給保姆薪水也是常有的事。日前還有媒體報道,一位老年單身雇主,不但把長期照顧自己的保姆認作“干女兒”,甚至還通過遺囑公證,把價值數十萬的房產贈給保姆。如果類似這樣與雇主和睦相處的保姆,也按違反行規將其拉入“黑名單”,不但“黑”了保姆,“黑”了世間善良,更辱沒了法規。
顯然,我們不否認將違反“行規”的保姆納入“黑名單”,如此的確可以對家政市場起到一定的輔助規范作用,但任何一項行規,都不能脫離職業實際;任何“黑名單”規則,都必須符合法治規范。企業聯手將自己不喜歡的對象納入“黑名單”,既不客觀,也侵犯了目標人的名譽等合法權益,同時也是一種狹隘的營銷觀念。難怪連上海家庭服務業行業協會相關人士也表示實施要慎重,并希望相關企業要“三思而后行”。事實上人們也不反對行業設置“黑名單”,對某些行業規則也能理解和認可,只是無論怎樣的“黑名單”,在維護行業本身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同時,更應當給法律留個位。不能僅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衡量對方,只有融入法律規范,才能體現出客觀和公平與公正,才不至于讓被納入“黑名單”的人被整個社會尤其是法律所遺棄。(朱永華)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保姆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