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期待民法總則回應公眾權利關切
但是,由于調整范圍之寬廣,關涉利益之復雜,立法技術之精妙,民法典的編纂之難,遠非常人所能想象。當年叱咤風云的拿破侖不以軍功自傲,而以一部民法典為榮,足見民法典在世間的地位。新中國成立后曾四次啟動民法典制定工作,最終都因為條件不成熟而擱置。直到2014年,在民事領域單行法律不斷完善的條件下,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編纂民法典。
民法典編纂堪稱新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立法工程,按照立法機關的思路,將分兩步走:先是編制民法總則,然后整合其他民商事法律為民法典。民法總則作為民法典的奠基部分,其優良與否直接決定整部民法典的質量。作為中國未來公民私權圣典的提綱挈領者,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雖只有一字之差,但絕非簡單的修改完善。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部分,也是我國民事法律體系的總綱,擔負著為整個民法確立核心價值與基本原則的重任。因此,制定民法總則既要著眼于民法典的統一建構,吸收并涵蓋單項民事法律的制度理念;而且要體現新的時代特征,回應權利時代的公眾關切,為未來中國民法典的“落成”奠定價值根基。
民法總則的制定過程,也是凝聚和擴大民法典編纂社會共識的過程。編纂民法典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在很多具體問題上都存在不同觀點,例如人格權應否獨立成編、民事責任要不要單獨成編或成章等。民法總則要起統領全局的作用,必然要求立法各方凝聚基本的價值共識。可以說,好的民法總則聚起整個民法典的“精氣神”,具體的民事法律制度的設計便迎刃而解。由此觀之,民法總則看似未直接規定具體的私權內容,卻是打造一部公民私權利百科全書的奠基之作。
編輯:秦云
關鍵詞:民法總則 民法典 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