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中華母親節”重在建設而不是設定
設立“中華母親節”一事,在2016年的兩會上再次引起熱議。來自山西的全國人大代表郭新志認為我們應盡早設立“中華母親節”,因為世界上已有70多個國家設有自己國家的母親節。來自河北的全國人大代表陳致慜則建議把傳說中的“女媧誕辰日”(每年的3月15日)定為“中華母親節”。
世界各國的現實已經證明,要不要設立“母親節”,已經沒有了爭議,但是否一定要設置自己祖國的母親節,則有不同的看法。關于設立“中華母親節”,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早在2004年,就有全國政協委員提交相關提案,2007年還成立了民間的母親節促進會,并確定以孟子生日定為“中國母親節”,即每年農歷四月初二,以突出中華賢母的形象,并在石家莊市舉辦了首屆“中國母親節”活動,遺憾的是,并沒有引起社會的認同。
從目前來看,執著于設立“中華母親節”的理由,主要有三種:第一種,出于建構的考慮,節日是民族文化的結晶和載體,是人倫教化的好載體,設立“中華母親節”自然有利于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第二種,出于被消解的擔憂,年輕人越來越習慣于西方的母親節,從而擔心被“西化”;第三種,主要是出于教育的目的,或者是為了教育母親如何做一個好母親,或者是為了喚醒、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從理論上說,無論是將孟子生日定為“中華母親節”,還是將傳說中的“女媧誕辰日”定為“中華母親節”,抑或是另選一個有特殊意義的日子來設為“中華母親節”,其宏觀大義,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會不會遭遇“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尷尬呢?看一看我們的端午節、清明節、中秋節等,雖然已經設為了法定假日,可宏觀大義究竟實現了多少呢?假日搭臺,商業唱戲,真正的文化傳承與弘揚,似乎并不理想。
當然,設立一個“中華母親節”也未嘗不可。但是,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設立“中華母親節”的目的,不應該是僅僅為了關起門來自己“娛樂”一下。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設立“中華母親節”,也一定要凝聚中國力量,弘揚中國精神,走好中國道路,傳播中國聲音。實際上,世界上已有70多個國家設有自己國家的母親節,卻只有美國的母親節風行起來了,這實際上在某種程度說明,關起門來自己玩注定是玩不好的。
如果一定要設立“中華母親節”,那我們不妨先從美國的母親節中去尋找一些啟示。美國的母親節之所以能風行世界,盡管與美國強大的綜合實力是密切相關的,但細節卻也是值得學習的:第一,美國的母親節一開始就立意“紀念和贊揚美國與全世界的母親”,并成立了母親節國際協會,進行全世界的推廣,正是國際國內聯動才形成效應;第二,美國的母親節主要來自于民間自發的推動,眾議院的決議、總統發布宣言只是起到了助力的作用;第三,與現實妥協,沒有選擇那一天,而是選擇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以方便人們開展母親節的活動。
從美國的經歷來看,盡管我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但美國已率先將母親節做成了國際母親節,要將“中華母親節”做成世界的母親節,難度非常大。更重要的是,我國逐漸接受了美國主導的母親節,來自民間自發推動“中華母親節”的力量并不強大,獲得認同難度也很大。如果選擇將某一特殊日子設立為“中華母親節”,而不與快節奏生活現實相結合,即使設立了,下一步估計便是“設為法定假日”的呼吁了,否則,在工作日過母親節將面臨諸多不便的問題。
實際上,對“中華母親節”我們不妨變換一下思維,重要的不是在那一天,而是要將節日過成“中華”的。因此,我們沒有必要針對美國的母親節另選日子設立一個“中華母親節”,而是應該考慮因勢利導,在內涵、內容、形式等方面下功夫,真正做成既是中華的母親節,更是世界的母親節。在已有共識的基礎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音聲、弘揚中華文化,不但實施起來要容易一些,影響力可能也更容易得到彰顯。(郭文婧)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中華母親節 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