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2400多年精美“吳王夫差劍”西安露真容
圖為展出的“吳王夫差劍”。 張遠 攝
吳、越兩國位于長江下游一帶。東周時期,吳越先后崛起并逐漸強大,成為周朝在江南地區的重要諸侯國。此次展覽包括吳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陶瓷器及玉器等文物在內的115件展品,體現了吳越先民高超的青銅鑄造技術和精巧雅致的審美情趣,揭示了獨具特色的區域文化。
記者了解到,當時吳越的兵器制造技術享譽諸國,屈原《國殤》中有“操吳戈兮披犀甲”的句子,說明了吳越兵器的精良,吳鉤越劍成為了精良兵器的代名詞。
此次展出的“吳王夫差劍”是目前海內外同類劍中品相最完好、最精美完整的一件,通長58.3厘米,身寬5厘米,格寬5.5厘米,莖長9.4厘米。劍身近格處鑄有銘文兩行十字:攻攕pace(吳)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
蘇州博物館副館長程義告訴記者,這把劍劍身寬長,有藍色薄銹,刃鋒極犀利。也是迄今已確認的9件夫差劍中最精美完整的一件。專家推測,這些夫差劍當時也被作為權力的象征或獎勵分賜給文臣武將,甚至作為禮品贈送他國。
“由于吳越地處南方,多在船上近身作戰,加之受鑄造工藝影響,當時劍長較短,一般為60厘米,最長的近90厘米。”程義說,吳越兩國河道繁多,水運發達。吳越人“以舟代步”是很自然的事,文獻記載他們“以舟為車,以楫為馬”,因此船在吳越的爭霸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吳越檇李、夫椒之戰,吳“徐承率舟師自海入齊”,越遷都瑯琊靠的就是強大的水師和眾多的舟船。
此外,展覽展出的“越王不光劍”、透雕龍蛇紋玉戈、原始青瓷、青銅樂器等也都展示了吳越文化的高度成就和藝術特色。
編輯:陳佳
關鍵詞:2400多年精美 “吳王夫差劍” 西安露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