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部分地區GDP增速大幅滑落需警惕
對于部分省份出現的GDP增速大幅滑落的情況,政府不能掉以輕心。在繼續深化改革、釋放市場活力的同時,適當調整這些地區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通過政策調整給市場以有力度的刺激,也是政策面上應該考慮的選項。
截至本月26日,全國已有29個省級地區公布了2015年的經濟數據,各地的經濟“成績單”有喜有憂,天津、重慶、江蘇等23個省級地區的GDP增速跑贏全國總體增速,北京和上海兩個直轄市保持了與全國增速相同的水平,遼寧和山西兩省的GDP增速則下降到3%和3.1%,在已公布相關數據的省級地區中“墊底”。
2015年我國GDP增速為6.9%,這是一個符合預期的增長速度。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地方上的GDP增速相比往年出現一定減緩,也是正常的。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后,很多地方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很高的規模,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經濟增速出現一定的下降,并不表示這些地方的市場出現了大問題,而是這些地方的經濟在登上一個比較高的平臺后開始平穩運行。因此它們的經濟增速放緩,并不讓人憂慮。
倒是部分省級地區的GDP增速出現大幅下跌,需要引起警惕。3%左右的增速,遠遠落后于其他省份,也拖了全國GDP增速的后腿。而就其經濟增速減緩的情況來說,經濟轉型的遲滯顯然是主要原因。在以往以投資擴張為引擎的經濟增長模式中,龐大的鋼鐵和煤炭產能為它們的經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今卻成了拖累當地經濟增長的絆腳石。一些省份經濟增長的滯后,深刻地表明了其經濟結構的過于單一給未來的增長帶來的壓力。
過往的一二十年,GDP曾經是地方政府管理、調控本地經濟運行的指揮棒,以致在中國社會產生了GDP崇拜癥。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GDP的指揮棒效應不復存在,但這并不等于GDP增長就不重要了。GDP增速如果猛烈下跌,將直接威脅到當地企業的持續運行,威脅到當地民眾的就業和收入。最近兩年來,中央政府在大力推進經濟轉型的同時提出了穩增長的要求,其目的就是為了不讓經濟出現“斷崖式下跌”,維護民眾就業,保證居民收入不會出現大幅下降。因此,某些省級地區GDP增速大幅下降,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它深刻地反映了我國經濟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失衡問題。
從今年開始,我國進入“十三五”時期,到2020年要在2010年基礎上實現GDP和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標,這要求我國的GDP必須保持在一定水平,不能出現“斷崖式下跌”。地方的經濟增長速度決定了全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因此,對于部分省份出現的GDP增速大幅滑落的情況,政府不能掉以輕心,需要運用適當手段來扭轉這種局面。在繼續深化改革、釋放市場活力的同時,適當調整這些地區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通過政策調整給市場以有力度的刺激,也是政策面上應該考慮的選項。
□周俊生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GDP增速大幅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