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品牌·人物品牌·人物
從醫一萬多個日夜的心里話
我是一名內科醫生。自學醫算起,現在從醫已經超過40年了。同輩多數都已退休,因為我是院士,還要為病人服務一段時間。在過去的1萬多個日日夜夜,我救治了數十萬病人,所幸沒有出過醫療和責任事故,但大大小小差錯也經歷了不少,甚至也耽誤過病情。今后還能從醫多少日子,還會發生什么情況,很難料定。所以現在把本來想在退休時才說的三句心里話先說出來。
第一句話———做除法不是個大數。
近幾年,辱醫傷醫事件不斷。有人講,目前醫院成了兩個戰場,一是救死扶傷的戰場,一是辱醫傷醫的戰場。就我看來,有些言過其實。在我所在的醫院和我所看到的醫院,主要還是在救死扶傷,傷醫事件很少很少。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每天都有數以百萬計的患者來醫院看病,即便每天一起糾紛,那也只是數百萬分之一。所以我要說,一旦做除法,醫患糾紛便不是個大數,因為被除數太小。這說明絕大多數醫務人員在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同樣,絕大多數病人對醫生的服務是滿意的。中國醫生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隨便舉個例子,50年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僅40歲左右,現在超過70歲。有人說這是因為吃住等生活條件改善了。但這只是一方面。大家知道,中國歷史上有200多個皇帝,他們的平均年齡也才40歲左右,你不能說皇帝吃得不好、住得不好。而今天我們普通老百姓壽命也近80歲了,在這其中,醫療衛生的貢獻,或者說醫生的直接貢獻功不可沒。
第二句話———做乘法不是個小數。
盡管辱醫傷醫事件發生的概率是數百萬分之一,但一經媒體報道,便是對數百萬醫務人員身心的沉重打擊,也會引發數以千萬計甚至數億民眾對醫生的不解、懷疑和不信任,最終導致醫患矛盾愈演愈烈。這就是我要說的,做乘法不是個小數,因為乘數太大。我們要充分認識這少數或偶然的現象引發的危害性。大家知道,醫生是一個高風險職業。哪個行業都允許有差錯率,就是燒一窯磚還會有一些廢磚呢。事實上,要求醫生做到1/1或10/10沒問題那是可以的,要做到百分之百或許也還可以,但要做到千分之千、萬分之萬就難了,要做到百萬分之百萬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希望大家能理解這一點。當然,醫生要竭盡全力不出差錯,出了差錯要及時補救,并給病人解釋直至得到理解。要知道,盡管醫生的差錯可能是萬分之一,但對病人來說就是100%的痛苦甚至災難。怎么辦?政府的保障,特別是醫療保險和醫生保險制度要跟上,不能只讓病人和醫生承擔,甚至只讓病人單方承擔。
第三句話——醫學非萬能,醫生不是神。
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無法抗拒。醫生力所能及幫助病人,有時只能延長生命,有時只能減輕痛苦。可以追求最好結果,但不是每個人都可獲得最好結果。一定不要把最好結果作為每一個病人救治的最終結果,也不能以此來衡量醫生的水平。醫學是一門復雜的科學,人體的很多秘密我們并不了解,絕大多數疾病的真正病因我們并不知道,還有大量的晚期疾病仍是不治之癥。醫學目前不是萬能的,醫生是人不是神。每個病人都期望治好病,少花錢,這是最高目標;次之是花大錢治好了病;就怕花了大錢病沒治好,人財兩空。造成這種狀況,除了醫學本身有局限性外,還有就是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使然———既然要求醫生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用100%的努力去搶救,最終沒有救治成功的責任,就應該大家一起來承擔。
最后說一句,醫生是病人的救命恩人,病人是醫生的衣食父母。醫患關系應該是什么?最好是父母般的恩人與恩人般的父母。
(作者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第四軍醫大學原校長)
編輯:趙彥
關鍵詞:從醫心里話 傷醫事件 醫患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