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花樣搶麥”的政協委員是可愛的
參會成員爭相使用圍巾、橫幅、廣告牌、阿育王柱“神器”、抱團等豐富多樣的方式,吸引主持人注意,爭取發言機會。從照片來看,舉手發言的人個個興高采烈。這一場景不是明星粉絲見面會,而是廣東省政協大會。
1月24日下午,政協第十一屆廣東省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舉行大會,隨后的即席發言環節上演了“搶麥大戰”。廣東媒體對此并不感到驚訝,因為這已成為一年一度的保留節目。人們已記不太清即席發言這個制度、環節是哪年設立的,但檢索新聞可以發現,每年這個時候都有廣東政協委員“花樣搶麥”的報道。但目睹此景的國內其他地方民眾,還是感到很是驚奇。
與那些年年請假的委員、昏昏欲睡的委員、“我是來學習”的委員相比,“搶麥”的委員是可愛的。他們的可愛在于意識到了自己的公共責任,并積極踐履。他們沒有把委員當做一種榮譽,把發言視為麻煩,而是主動爭取發言機會,為自己提出的議題和關注的人群代言。
比如來自從醫的廣東省政協委員秦鑒,利用“關注當代少司命”的漫畫成功搶到話筒。“少司命”是當前熱播電視劇《羋月傳》的楚國女神,掌管兒童健康和命運,秦鑒委員用“少司命”來比喻兒科醫生,呼吁關注兒科醫生短缺現象。“少司命”漫畫很是吸引眼球,具有十足的傳播效果。
參政議政也用上了流行梗。看慣了團結、緊張、嚴肅的大會場景的人,一時理解不了這種活潑的現象,所以有人批評委員們“博眼球”、“鬧哄哄像兒戲”。如果活潑本身成了目的,那無疑不妥,但絞盡腦汁吸引注意力的委員“搶麥”只是手段,話筒到手之后的發言才是目的。他們從自選動作出發,最終回到公共利益,這是與博出位的明星最大的區別。
據了解,廣東政協的即席發言最初并沒這么熱鬧,與設立者的初衷相比反而有些冷清,但是后來隨著媒體的介入和關注,即席發言的含金量越來越高,幾分鐘的發言甚至比正兒八經的提案更有效果。因而政協委員們才開始你爭我搶。可以說,委員們搶的是主持人手中的麥,更是媒體這個金話筒,及媒體背后的公眾注意力。
每年地方兩會與全國兩會,都是代表、委員們表達訴求的制度性渠道。與兩會會場相比,以媒體為代表的輿論場算是民間渠道,有人稱輿論場為第二會場。我們看到許多代表委員對第二會場的重視不亞于第一會場,接受采訪、微博發言、在媒體上發表提案議案都是表現形式。廣東政協委員在即席發言環節的“搶麥”可謂一石二鳥,身在第一會場,心系第二會場,其爭奪發聲權的方式深合傳播規律也在意料之中。
從政府角度講,可為反思的是接納建議的制度性渠道是否足夠暢通,是否還有改善的空間,比如讓“兩會”和其他議政場合普遍吸納即席發言等制度加多媒體直播形式。而對媒體而言,也要承接委員們拋來的“繡球”,做委員、公眾、政府三者之間的有效連接,最終推動公共政策的進步。
□西坡(媒體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廣東省政協“花樣搶麥”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