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最動人家書”展現干部務實為民形象
“爸爸和180多位伯伯、阿姨來青海,就是想改變這里的面貌,讓這里的人們生活得更幸福……”日前,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了一封上海援青干部劉衛東寫給兒子的信。(1月20日 人民日報)
一封援青干部寫給兒子的信,在溫馨與感動并存的字里行間,有著對妻兒的思念與愧疚,有著對奉獻熱土的義無反顧,有著對扎根貧困山區的甘之如飴,堪稱新媒體時代的“最動人家書”。
十八大以來,盡管一大批“老虎”“蒼蠅”先后落馬,引起社會嘩然。但我們也看到,更多務實為民的干部涌現,他們克服重重的工作和生活困難,給貧困地區群眾的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和變化,他們甘于奉獻、勇于擔當,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這楊一批干部,他們勤勤懇懇,因為扎根在貧困山區的切身感受,讓他們能更真切的了解實際狀況,去創造、去改變,去扎扎實實解決老百姓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困難。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全身心的投入,在一個問題或者一個困難得以圓滿解決的時候,收獲的則是滿滿的幸福與感動。
而這封援青干部的家書,是正能量的傳遞,愛心的延續,也是對廣大黨員干部最平鋪直敘的現身說法,如何重新樹立黨員干部在群眾心目中清正廉潔為民謀事的的形象?筆者認為,這封家書里面有著最完美的答案。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也許,這封家書并不能喚醒所有人心底深處沉睡已久的良知,但它以最懇切、最樸實的字眼警醒著廣大黨員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先、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以為民辦實事的具體行動來贏得廣大群眾的認可,心里裝著群眾,干事想著群眾,努力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切實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守得住清貧,經得起考驗。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最動人家書” 援青干部劉衛東 寫給兒子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