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吳王闔閭用松散囚徒搞突襲 其實為了誘敵進埋伏圈
俗話說,兵敗如山倒,一場戰役的失敗,往往顯示出地崩山裂式的態勢,最明顯的表象是主力部分被徹底擊潰,或者潰散。然而,潰敗的關鍵因素卻未必從主力開始,甚至主力還未傷到毫發,戰斗序列就已經分崩離析,局面完全不可收拾,說得形象一點,主力還在摩拳擦掌呢,敗局就已經確定。這是怎么回事?
這如同一個主力球員,他必須有外圍和打掩護的盟友,別看主力威風凜凜,也別看這些外圍和盟友卑弱而不顯眼,可他們一旦被突破,主力喪失左膀右臂,甚至連戰斗力尚未發揮之際,就已經毫無作為了。項羽夠猛吧,其戰術水平恐怕不在白起和韓信之下,一直到垓下之戰前,還能打得劉邦摸不著北,然而,他的盟軍英布和彭越卻已經加盟劉邦,他毫無外圍而言,因此最終被韓信輕松解決。
例如公元前519年的吳楚雞父之戰,是一場長江中游與長江下游的爭霸戰。吳國想要進入中原,必須爭奪楚國占據的淮河流域,具體而言就是州來這地方。雙方就在這一年圍繞淮河流域展開激戰。戰爭似乎是在楚國和吳國之間展開,其實戰斗組成很復雜,起碼楚國這邊是一個成員眾多的聯盟陣營,除了主力楚國外,還有胡、沈、陳、許、蔡等七個小兄弟,他們都是主力的外圍,或者說后援,雖然戰斗力不夠強大,但如果沒有他們,主力就無法真的強大起來。翻閱《左傳》,我們就會發現,春秋時代的戰爭很多都是大國帶著小伙伴群毆。
楚國這一年有點背,主帥陽匄帶病率軍,結果病死前線,這對楚軍的打擊很大,于是新統帥將部隊轉移到雞父一帶,準備在此展開決戰。而吳國這邊的主帥則是公子光,也就是后來的吳王闔閭,夫差他老爸。公子光認為,擊敗楚國的關鍵不在于與對方主力面對面決戰,而是拆掉主力的外圍。他分析了對方的戰斗組成,這些外圍都很脆弱,要么同床異夢,要么不堪一擊,尤其是新上任的老大沒什么說服力,更是罩不住這幫小伙伴,先擊潰對方的小伙伴,接下來主力自然就潰散了,“諸侯乖亂,楚必大奔”。
公元前519年的農歷七月二十九,是晦日,本來按照當時的國際準則,這一天任何國家都不能動武。公子光不按規則出牌,發動突襲。當然,這次突襲很不像樣子,完全沒經過訓練的三千吳國囚徒以極其松散的序列向楚國的小伙伴沖鋒。這次沖鋒很快就被打垮,囚徒們掉頭就跑。楚國的盟軍被表象迷惑,發起追擊,一追就進入吳國的埋伏圈。
在埋伏圈內,楚國的小伙伴很快被解決掉,他們的國君和主將或被殺,或被俘。為了讓他們的失敗有畫面感和沖擊力,吳國將這些戰敗的士兵又放回陣前,這下很要命,胡、沈、陳這些小國的士兵鬼哭狼嚎地跑回來,口里叫嚷著:我們國君戰死啦,我們主將被俘了,快跑啊。(曰:“吾君死矣?!保?/p>
吳國要的就是這種強大而有渲染力的畫面和聲響效果,楚國的小伙伴一聽說,嚇得掉頭就跑,一跑戰斗序列就亂了,楚國軍隊還沒和敵人交手,就潰散了,“三國奔,楚師大奔”。
對于這次戰役,記載歷史的人都不好意思說楚國參加了戰斗,“不言戰,楚未陳也”,原因是楚國還沒有進入狀態。
由此可見,擊敗強大的對手未必要攻堅,只要戳其薄弱環節,造成其混亂就行了。
編輯:陳佳
關鍵詞:吳王闔閭 用松散囚徒 搞突襲 其實為了 誘敵進埋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