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京味武俠片”沒有一口氣走到底
從銀幕形象來看,導演管虎沒有完全將六爺寫實化處理,而是作了類型角度的修正,將其處理成一個典型的視仁義為人生最重要生存法則的武俠人物。影片的前七十分鐘是非常標準的武俠電影套路,所以,往下比較合理的應該是二十分鐘以上的高潮,解決沖擊沖突的大戲。
如果單從大銀幕來看中國影像,會當真覺得“中國”已經消失了,因此,《老炮兒》確實非常令人振奮,僅僅從“物質現實”(克拉考爾語)——京片子、鴿哨、胡同、四合院、遛鳥、肚仁、涮羊肉、茬架、“花房姑娘”——角度切入,對那些渴望在大銀幕上見到中國日常生活的觀眾來說這就是一道久違的年末圣誕大禮。對北京觀眾來說,馮小剛扮演的“老炮兒”六爺則必然是莫大的一個驚喜。中國的大銀幕上實在太久沒見到這樣特別的形象了。
從銀幕形象來看,導演管虎沒有完全將六爺寫實化處理,而是作了類型角度的修正,管虎將六爺處理成了一個典型的視仁義為人生最重要生存法則的武俠人物。影片的前七十分鐘是非常標準的武俠電影套路。開場,管虎就使用了武俠片中經常使用的“亮相”技巧。在勸解偷錢包賊的開場戲中,六爺先是以聲音的形象首次出現,接著是遠景虛化的正面輪廓剪影,最后才是正式的人影出現。正式出字幕后的第一場戲,則是擺平死黨燈罩兒與城管的沖突。接著借錢將蹲班房的死黨悶三兒解救出來。這是漸漸強化戲劇化情節走勢的鋪墊技巧。
再接著,即是環境提供的最重要壓迫,六爺與青年飛車黨你來我往的纏斗,目的是要將被他們扣押的兒子曉波解救出來——方法是茬架。這個時候影片過去了七十分鐘,整個節奏是慢慢地將環境帶給六爺的壓力釋放出來,在重壓之下,就等著六爺以他特有的老炮兒方式予以還擊。所以,往下比較合理的處理即是二十分鐘以上的高潮,解決沖擊沖突的大戲。如果影片能夠按照這個架構走下來,將會是一部非常節奏凝練,充滿懷舊色彩,充滿理想主義精神的現代武俠片。
而馮小剛扮演的六爺,表現之精彩亦令人意外。六爺這個角色對馮小剛來說倒并非本色出演,實際上六爺更接近于《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面王朔扮演的小壞蛋(也許在現實中最能夠對應的角色即是傳奇人物“小混蛋”周長利),這是一個往昔榮耀不再,江河日下,但依舊渴望保持人生尊嚴、逆市硬頂著壓力生活的角兒。馮小剛本人的生活經驗則與之相反,他一路過來是由低往高走的一個人生旅程,這是要讓功成名就、笑看人生的成功人士扮演日暮窮途的潦倒客,這樣的轉變,對演員來說還是需要周折很大的狀態調整的。
馮小剛的完美勝任證明了他表演的維度超乎人們對他通常的認識。當然這還離不開重要的影像文本設計。影片前七十分鐘的劇本,整個設計完全是為建構人物性格服務,所有的事件設計都是為了建構人物形象。像是捐錢給乞討者、抨擊看跳樓“好戲”的路人,其實對于核心事件來說并沒有太大的作用。影像方面,淺景深鏡頭貫穿整部影片,有人物在場的時候,環境被虛化處理。這使得人物永遠是以大寫的姿態呈現在觀眾面前。
但是,影片在七十分鐘過后,非常意外地走偏了。本來新老之間的高潮對決,新人突然退場,反面角色莫名其妙地變成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貪官,具象的對抗完全消失了。這就好比是陣前兩軍對壘,人齊馬備,屏氣凝神,氣氛被調整至最令人窒息的時刻,突然一方人馬宣布撤退,換了另一方影影綽綽的人馬。對看戲的觀眾來說自然無比莫名。這中間還插入了婆婆媽媽的父子情感戲。
我們如果作大膽設想,把這些戲份通通刪去,只保留結尾部分,影片的邏輯可以說依然是成立的。所以這是非常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種處理方法。一口氣沒有走到底,拐彎跑岔了又繞回來,不應該是這樣一部給中國觀眾罕見驚喜的當代武俠片的結尾。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應當肯定《老炮兒》的價值所在,商業化不等于娛樂化,能夠最大限度調度觀眾的情感記憶同樣是商業大片應該有的品質。
□LOOK(影評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京味武俠片” 《老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