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 要聞

小康路上,老鄉五盼

2015年12月25日 22:19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未來五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行走在小康路上,老鄉還有哪些期盼?

一盼:糧食增產也增收

窗外雪花飄飄,屋內暖意融融。不過,談起今年的收成,曹樹文卻熱乎不起來。“今年玉米收入減少了8萬多元。”

55歲的曹樹文是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四方臺鎮腰屯村種糧大戶,今年種了600多畝玉米,土地基本靠流轉而來。相比去年,僅流轉費每畝地就增加近百元。

“產量和去年差不多,去年賣的潮糧每斤7毛5,但今年只賣到6毛1,每畝地少收入約140元。”老曹期盼:種糧既能增產,又能增收。

黑龍江作為我國產糧第一大省,今年秋糧再獲豐收。雖然東北今年的水稻最低收購價穩定在去年水平,但往年不斷上調的玉米臨儲價,今年卻降到了每斤1元。老曹遇到的“增產沒增收”情況今年在東北很普遍,黑龍江省政研室副主任孫景春表示,因為玉米價格的下調,黑龍江農民今年少收了130多億元。

曹樹文的期盼,說出了我國兩億多種植戶的心聲。“十二五”以來,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1%,今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成就顯著。但隨著種糧成本不斷上升和國際市場糧價的下行,農民繼續增收的難度有所加大。增產又增收,已成為廣大種植戶小康路上最熱切的期盼。

二盼:農民也有更多財產收益

大如橄欖球的苦瓜、可以當水果吃的紅辣椒……在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虹禾谷農業觀光合作社生產基地內,讓人無處不感受到這里的“新、奇、特”。通過發展現代農業,這家合作社畝均產值可以達到傳統蔬菜的5-10倍。

“合作社對資金的需求量比一般農戶大得多。聽說有的地方土地經營權都能抵押貸款了,希望我們這里也能早日享受到這樣的優惠政策,能更加方便地貸款。”這家合作社理事長楊曉燕說。

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誠源香菇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彥城享受到了“政策紅利”,以合作社105畝土地經營權抵押獲得的350萬元貸款。

“現在土地經營權能抵押貸款了,我們農民最期盼的就是能建起專業的農村土地資產專業評估機構,對農村土地使用產權、土地收益價值以及各類農村資產進行專業評估,讓農村‘沉睡的資產’能真正變成‘真金白銀’。”孫彥城說。

近年來,我國陸續推出了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試點、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等一系列改革舉措,為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益開啟了新空間。許多農民都希望可以像孫彥城一樣,早日享受到相關配套政策,“進賬”更多財產性收益。

三盼:少有所養老有所依

“希望爸爸能常回來看看我們,希望奶奶的病趕緊好起來。”貴州省凱里市平寨村8歲的留守兒童王然(未成年人,化名)說,她爸爸在廣東打工,只有過年才能回一次家,平常她和姐姐、奶奶在一起生活。

貴州是我國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貧困問題最突出的省份。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加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多在外打工,留守兒童現象突出。

而對于凱里市開懷村老人楊昌美來說,“以后誰來養自己”是讓她最擔心的問題。

她的兒子兩年前意外去世,兒媳改嫁。如今,64歲的楊昌美和6歲的小孫子相依為命。種田、做飯、接送孫子上學……里里外外全靠楊昌美一個人張羅。記者見到楊昌美老人時,她正忙著在白菜地里除草。

“雖然現在身子骨還硬朗,但總有走不動的那一天。希望將來能住到村里的‘幸福院’去,有人管吃住。”楊昌美說。

近年來,各地紛紛出臺落地了一些關愛留守兒童、關懷留守老人、幫扶留守婦女等措施,對農村民生的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仍與農村居民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實現“少有所養、老有所依”仍是廣大農村地區群眾的迫切期盼。

四盼:看得見青山綠水留得住美麗田園

數九隆冬,叫上三五個鄰居,圍爐而坐,喝茶聊天;夏秋時節,摘幾把新鮮瓜果,喝一杯甘甜清水,帶帶孫女,跳跳廣場舞,這是湖南省南縣石壩村肖喜福向往的晚年生活。

64歲的肖喜福說,這個夢想如今已實現了一半。她帶記者在村里參觀,邊走邊夸村里建設越來越漂亮,政府撥了款,安排專人打掃衛生,垃圾集中回收處理,以前“垃圾圍村”的現象不復存在。

但夢想的另一半遲遲難以實現。“村里水環境越來越差,飲水安全也沒得保證。”肖喜福有些無奈。

石壩村地處洞庭湖腹地,屬于典型的“水窩子”,房前屋后溝渠縱橫,祖祖輩輩從溝渠里直接取水飲用。可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農業污染逐步加重,水出現污染。加上長江入洞庭湖的水量銳減,湖區的水體自凈能力降低,水污染升級。

老人盼望村里環境越來越好,農藥化肥不再大量使用,農藥瓶、農膜不再扔在田間地頭。

五盼:學生上學更安全 寒門也能出貴子

“盼配上好點的黃鼻子校車,讓學生路上更安全;盼小女兒考上大學,咱們寒門也能出貴子。”黑龍江省勃利縣倭肯鎮德福村農民管清軍說。

管清軍今年42歲,家里有兩個女兒,小女兒管佩琳今年11歲,讀四年級,成績排在班上四、五名。

管清軍說,最近幾年當地撤并學校,村里幾乎都沒有小學校,學生都到鎮里的中心小學學習。相比以前,教學質量提高了不少,但由于中心小學離家太遠,小孩上學是個大問題。

管清軍告訴記者,現在幾乎每個村里都有一臺學生通勤車,但大都是能裝八、九個人的微型車。冬季北方農村路面積雪多,上下學交通安全有隱患。

“上大學是農家孩子走出去的唯一途徑。”管清軍初中沒有畢業,他的小康夢之一就是孩子能有個好學歷,將來走出農村,而不是在家種地、到工廠打工。

“我這輩子就這樣了,但要讓下一輩人走出農村,讓女兒們有出息,希望女兒也能考上大學,咱們寒門也能出貴子。”管清軍說。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小康社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