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當老翡翠遇到新標準
“流傳可考的清代翡翠在現代機器的檢測下,99%會顯示出是B貨。”也就是說,大多數流傳有序的老翡翠未必是A貨。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收藏委員會主任姚政在一篇文章里道出了許多翡翠藏家的一大困惑。
經常聽藏友說起老翡翠過不了機器檢測關,為探究竟,上周我選了一塊清代雙面浮雕“連年有余”滿綠方形翠牌,送到一家國家認證的寶石鑒定中心檢測。鑒定結果是“酸洗、填充、染色處理”,換言之,就是B+C貨。
按照時下人們的慣性思維,不是A貨的翡翠不值錢,沒有收藏價值,無論新老,很難在市場上流通。老翠件如果通過不了機器檢測,拿不到A貨翡翠證書,不光珠寶玉石市場不會認可它的價值,普通消費者也難接受。
按照目前中國珠寶玉石市場上流行的說法,翡翠按照其成色,大致可以劃分為A貨、B貨和C貨三類。A貨是指沒有經過人工處理的天然翡翠。B貨則是采用強酸浸泡腐蝕,去掉雜質,再用樹脂或膠填充裂隙,使種、水、色均得到大幅度提高的翡翠。C貨是經過染色處理的翡翠,屬于真玉假色。B貨、C貨翡翠一般都模仿A貨翡翠的成色,但與A貨的價值有著天壤之別。
清代、民國時期的翡翠制品由于市場需求量大,而優質翡翠原料供應量少,市場售價昂貴,通常會采用過酸燉蠟的工藝方式,優化翡翠表層的色澤。燉蠟工藝所使用的是出產于四川省的蟲蠟——寄生在女貞樹或白蠟樹上的白蠟蟲所分泌的有機物質,蟲蠟層會在老翡翠制品表面形成一種結晶化的有機物保護膜。這種傳統翡翠加工技術只是改善了翡翠表面的呈色特征,并沒有改變翡翠制品的內部結構,在過去屬于業界認可的翡翠表面正常合理的優化技術,也屬于業界認可的A貨范疇。但是按照《翡翠分級》標準的考量,這些老翡翠制品就不幸地降低為B貨、C貨了。清代、民國時期不光有對翡翠制品的染色工藝,也有對玉器、犀角、珊瑚、硬木等材質進行表面美化染色的工藝傳統。
據了解,《翡翠分級》國家行業標準于2010年3月1日開始實施,該標準主要是針對新坑開采、加工的“天然未鑲嵌及鑲嵌磨制拋光翡翠的分級規則”。也就是說,在2010年以前,中國市場上流行的各種坑口開采、加工的翡翠制品,其實并沒有一個珠寶玉石行業全國統一規范的量化指標認證體系。由于國標翡翠樣本采集數據庫的局限性,《翡翠分級》標準未必完全適用于對民國以前加工制作的老坑翡翠制品的檢測與認證。
面對這種尷尬的局面,收藏老翡翠的人該怎么辦呢?其實,收藏,要的就是“人棄我取”。別人都能看明白、沒風險的藏品,到我手里的成本就會大幅度提高。想清楚這層意思,我反而更加堅定了收藏老翡翠制品的信心。
事實上,《翡翠分級》標準與老翡翠收藏是兩件不同的事情,兩者的檢測指標也不盡相同。《翡翠分級》標準強調的是翡翠未經人工處理、翡翠表面沒有保留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污染無機物成分;而老翡翠講究的,首先必須鑒定確認翡翠制品是到代、夠年份的老翠件。何況,以明清時期的翡翠加工工藝和加工材料,并不會形成對人體有害的無機化學污染物,佩戴后并不會損害人們的健康。另外,老翡翠制品里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科技信息,具有無可替代的歷史文物價值,品玩的就是那種老味兒。所以,我寧可收藏B+C老翡翠,也不會買A貨新翡件。
編輯:陳佳
關鍵詞:當老翡翠 遇到新標準 玉器收藏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