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不為院士當選慶祝”本該是常識

2015年12月08日 17:44 | 來源:光明網
分享到: 

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7日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經過嚴格的增選程序,131位新當選院士脫穎而出。中國工程院同時給新當選院士和新當選院士所在部門和單位分別致信。在給后者的信中,中國工程院寫到,對院士的成就和貢獻宣傳要恰當,避免炒作。“院士”只是一個學術稱號和榮譽,并不是一種職稱和職務,不宜處處以“院士”稱呼。不要舉辦當選慶祝活動,也不宜把過高的、不適當的物質待遇加到院士身上。

回望此次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增選,其中亮點不可謂不多。增選院士的新變化,無疑都是看得見的新氣象與進步。

在沸沸揚揚的院士當選報道中,我以為最值得放大與聚焦的,可能仍是中國工程院對新當選院士和新當選院士所在部門和單位的致信。“不宜處處以‘院士’稱呼。不要舉辦當選慶祝活動,也不宜把過高的、不適當的物質待遇加到院士身上”——中國工程院的致信,或許難以構成某種強制性的要求,但此種表達,顯然再次還原了樸素的常識:也即什么是院士?社會到底該如何對待院士?在“兩院”院士增選的時刻,如此倡議最值得記取,其中邏輯最值得還原。


何為院士?此前的公共討論,其實已經厘清了一些基本的常識。院士評選制度的本意,就是試圖經過學術性的“加冕”,并以研究成果和學術道德為評判,進而讓當選者得到“崇高榮譽”式的肯定。它的評選對象指向學者,評選目的指向“總結式的褒揚”。換而言之,院士稱號的授予,只是對特定學者過往學術成就的一次肯定與褒揚。如此意義之上,“院士”當然只應是一個學術稱號和榮譽,并不是一種職稱和職務,處處以“院士”稱之實在沒有必要。


而社會又該以怎樣的姿態對待院士?既然院士評選不是名利場,發軔意圖就是為了激賞“在科學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成就和重大貢獻”的人,那么社會對院士頭銜以及院士的當選,就理當持有更多的平靜心態。學術和權力應當保持某種邊界,這在此前已經強調過,一些有一定級別的官員不應再去參與院士名額的競爭。對于新當選院士,其所在部門與單位也不應將當選視為某種政績。既然如此,那么“不要舉辦當選慶祝活動”,就理當是種自覺。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已經結束的“兩院”院士增選,應該說部分兌現了當初的改革安排。讓院士制度卸去世俗的負擔,還原學術的單純,希望未來改革的步子邁得更大一些。(王聃)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不為院士當選慶祝”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