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話·數據話·數據
今年以來新增P2P問題平臺963家 平均每日3家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出現963家問題P2P平臺,平均每天近3家。
宣布“不跑路”后“跑路”
11月23日以來,P2P平臺鑫利源因為一份“跑路公告”關注度猛增,而被戲稱為“業界良心”。
當時,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鑫利源刊登了“跑路公告”。不過,該公告沒有任何文字,只有兩張公司辦公室“空空如也”的照片。
鑫利源官網顯示,其是由山東日照鑫利源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5月18日試運行,到今年8月3日正式上線。當時,鑫利源打出的口號是:“會用良心去做平臺,只跑步,不跑路。”
劉永欣為鑫利源的法人代表。個人簡歷顯示,自2010年起,劉永欣一直從事民間借貸業務。平臺的副總經理亦是參與過多年的民間借貸。
“不跑路”的口號喊出3個月后,鑫利源還是“跑路”了。
新京報記者發現,鑫利源曾經在10月1日發布一個清盤公告。公告稱,由于運營思路出現問題,導致股東撤資,且線下業務產生壞賬,加之前一段時間遭人惡意舉報,所以決定清盤,“所有的提現于10月31日之前處理”。
11月25日,新京報記者撥打鑫利源劉姓老板的電話,發現其電話已暫停服務。
25日晚間,新京報記者發現,鑫利源網站上的“跑路公告”已經不見了。
貸款年利率最高為18%
鑫利源官網的數據稱,平臺理財人數為1390人。“投資人排行榜”一覽中,金額最多的一位投資者,投入了8.24萬元。
同時,鑫利源平臺的成功借款總額350萬,平臺借款人數為20人,年利率從8.88%到18%不等。
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認為,發布清盤公告之后“跑路”,可以肯定的是“原來清盤時許諾的處理措施執行不下去了”,但是至于什么原因執行不下來,“那就不得而知了”。
今年9月14日,大公信用數據有限公司將鑫利源列入黑名單。大公認為,鑫利源平臺存在重大信息披露不充分;涉嫌設立資金池;債務人償債能力無法評估等問題。
當地銀監局和金融辦均稱“不負責監管”
11月25日,新京報記者致電日照市金融辦。一位工作人員表示,P2P網貸平臺從國家到地方主要由銀監部門來負責,地方金融辦對P2P機構并沒有監管能力。
隨后,新京報記者又致電日照市銀監局。一位辦公室工作人員稱,銀監局主要負責銀行業機構的監管,“對P2P這一塊,不太了解”,“之前也沒有接觸過P2P監管”。
這樣的情況,也反映出目前P2P監管的“尷尬”。今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規定,包括P2P在內的網絡借貸,由銀監會監管。
不過,截至目前,關于P2P監管的具體細則,尚未出臺。此前,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銀監會正在研究P2P網貸的監管制度規范。
■ 相關新聞
今年前11個月新增P2P問題平臺963家
今年以來,隨著P2P借貸平臺隊伍不斷壯大,出現“跑路”、“提現困難”等問題平臺,也隨之增多。
問題平臺涉及貸款余額近80億元
互聯網金融數據中心“零壹數據”的統計顯示,截至目前,我國P2P借貸平臺數量已經累計達到3445家。
其中,自2015年1月份以來,新增1322家。此前的2014年,新增平臺數量為1471家。
由此可見,最近兩年新增平臺的數量相差不大。但新京報記者發現,問題平臺的數量增加明顯。據統計,2015年前11個月,共新增了963家問題平臺。
這也就是說,平均下來,2015年的每一天,都會出現3家問題平臺。
其中,問題平臺涌現的高峰,是在今年的6月至8月。這三個月的新增問題平臺數量分別為143家、146家和127家。
網貸之家的統計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問題平臺涉及的投資人數約為14.2萬人,涉及貸款余額為79.1億元。
平均下來,每位問題平臺的投資者,涉及的借款金額為5萬多元。
年底會出現“跑路潮”嗎?
新京報記者獲悉,目前P2P借貸平臺出現的問題,主要有“跑路”、“詐騙”和“提現困難”等三類。
據“零壹數據”分析師蘇鵬飛介紹,“跑路”和“提現困難”出現的次數最多。而平臺“跑路”一般有兩種情況:有的是“撈一筆錢就跑”;另有一些平臺為“經營比較正規,但會因為其他方面的原因無法維持經營”。
“包括山東在內的一些區域,去年底開始涌現大量的P2P借貸平臺,而平臺激增后又經歷異常的快速發展,最終導致問題在今年六七月份集中爆發。”蘇鵬飛稱,按以往的趨勢來看,從現在到年底,將會迎來問題平臺“爆發”的高峰期。
蘇鵬飛稱,由于投資人年底對資金回收的需求比較強烈,集中提現造成準備不足的平臺資金鏈斷裂。
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認為,今年第四季度“不一定會出現‘跑路潮’,該跑的已經跑掉了。”徐紅偉稱,行業自身的競爭已經淘汰了不少平臺,四季度“不會形成大規模、批量的跑路現象”。
“如果銀監會的監管細則出來,將可能會引發另一批平臺的‘倒閉潮’”。徐紅偉稱。
■ 延展
遇P2P跑路 投資者可選擇報刑事案
“已經向警察報案,警察也做了筆錄,但能不能追回損失并不知道。”昨日,河南的李先生對新京報記者說。
李先生報案的P2P平臺為上海蔬澤創投。今年9月,李先生在網上看到上海蔬澤創投的宣傳廣告,該平臺許諾年收益率為20%-24%,并許以獎勵返現。
“第一次只投了900塊錢,沒敢多投,但平臺立刻給了100塊的返現,后面就分3次投資了近4萬余元,當時說是有23%的年收益。”李先生稱。
而當11月6日李先生再次登錄該平臺網站時,發現該公司網址已不能登錄,此后通過網絡才知道該公司已經卷款跑路。
實際上,大部分跑路P2P平臺后,投資者的追賠往往不了了之。在一個P2P投資者維權群內,一位女士表示,她投資的P2P平臺負責人在跑路后被警方抓獲,但錢已被負責人用于償還債務,無法追回,“只能自認倒霉”。
截至目前,投資者能從跑路P2P平臺獲得賠償的報道并不多見。今年7月,優易網案正式宣判,成為P2P首例集資詐騙罪定性案件。平臺負責人木某、黃某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4年和9年,并責令繼續退賠違法所得人民幣1517萬元,發還相關被害人。
11月25日,一位在P2P平臺擔任法律顧問的律師,對新京報記者說,一旦P2P平臺跑路,追回損失的可能性較小。
“投資者可以選擇的法律途徑一般為刑事報案或者民事訴訟。”該律師表示,民事訴訟存在判決執行問題,P2P平臺跑路人找不到,也很難執行到位。而一旦刑事報案立案,法院則不會再接受民事訴訟請求,只能依靠公安機關以詐騙或非法集資立案偵查,看能否追回部分損失。
該律師建議,投資者遇投資的P2P平臺跑路,還是應首選效率高,花費少的刑事報案。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P2P 跑路公告 鑫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