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鉅惠民生 鉅惠民生
從“跑城區”到“坐電梯”:聚焦北京審批之變
原標題:聚焦北京審批之變:從“跑城區”到“坐電梯”
“過去是滿北京城跑,現在坐電梯跑幾個樓層就可以了。”在剛剛投入使用的北京政務中心辦理業務的喻文迪感慨。
“先在機器上自助拿了號,5分鐘事情就辦好了。”喻文迪在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工作,在北京市民政局窗口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許可證,“雖然后面還有十來項流程要跑,但工商局、地稅局都在這個審批大廳里,方便多了。”
40個委辦局,740項審批事項,594名審批人員,198個固定窗口——伴隨著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在11月初正式運行,除了涉密和場地受限的審批,北京將所有行政審批流程集中于一站。
而在過去,幾十個審批單位各有各的服務大廳,分散在北京城區各處,遇上擁堵,跑一趟就得半天。例如,市政道路項目審批共涉及15個部門,有9大階段、313個環節,“跑斷腿,磨破嘴”,辦完往往需要3到5年。
北京市政務中心籌備辦公室副主任蔡如月介紹,“審批大廳”按照功能劃分為固定資產投資、市場準入、社會民生、公共安全四個板塊,北京市發改委、規劃委、國土局等承擔審批職能較多的部門實現整體進駐。“集中辦公的優勢明顯,9日正式運行以來的7個工作日中,據排隊叫號系統統計,有數十人同時取了兩個以上不同窗口的號,節省了這部分辦事群眾在不同部門間的往返奔波。”蔡明月說。
北京市編辦副主任王軍介紹:“將原本分散各地的審批部門集中起來,是‘物理變化’,更重要的是實現‘化學變化’。”
長期以來,很多部門以批代管、重批輕管,愛審批,卻不愿管、不會管的問題,被社會廣為詬病。但很多人將原因歸結于權力任性或者工作人員個人的敬業程度,而背后更為復雜的問題在于部門權責的設置。
王軍表示,很多部門長時間習慣了按領域設置權力,一個處室,既管監管,又負責審批,為了方便部門利益,難免習慣事前抬高門檻,給事中事后監管提供方便。
“而北京在將審批部門轉移集中的過程中,不僅在‘搬家’,更在試驗部門權責和審批流程的再造。”王軍表示。
例如,住建委一直是行政審批的重點單位,但多個處室都有審批的權限,還分別肩負市場監管職責,有的審批還互為前提。而北京市住建委將所有涉及的審批職能重新打破重組,將所有審批職能全部集中到一個審批中心,全部入駐政務服務中心。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權責交叉,現在審批的歸審批,監管的歸監管”。王軍說,這將打破行政審批“條塊管理”“前店后場”,真正從制度上解決“以批代管”帶來的辦事滯后、權責不明等問題。
在“一站式辦理+流程再造”的“物理化學”雙重作用下,一些百姓詬病的審批難、審批慢問題大為好轉。北京市編辦統計,目前,投資項目審批環節從80多個減少到50多個,審批時限從300多個工作日平均壓縮到109個工作日。
盡管改革成效明顯,但記者采訪也了解到,企業和群眾還有更多期待:能通過改親自取件為快遞回函、多運用互聯網等現代化辦公方式等精細化改革,提高管理效率,進一步精簡壓縮審批時間和流程,清理和規范審批前耗時長、收費亂、壟斷性的中介評估環節。記者烏夢達、梁天韻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跑城區 坐電梯 北京 審批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