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從李云迪“馬失前蹄”看素質教育之成敗得失
11月1日有報道稱,中國鋼琴家李云迪在與悉尼交響樂團及指揮大衛·羅伯森的合作過程中突然失憶,出現重大失誤,反將責任推卸給指揮,這種態度讓現場觀眾大失所望。(《北京晚報》11月2日)但2日深夜,《南都娛樂周刊》方面又發布消息說,當晚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Andrew Hareron在某英文媒體相關報道后留言指出,他并沒有覺察到李云迪有把這次失誤怪罪到任何人頭上。不過,其留言沒有對“李云迪對觀眾們的掌聲鼓勵不予理睬而直接回到后臺”這一說法作出澄清。
該刊1日夜里的消息稱,李云迪宣傳方向該刊記者表示:此事子虛烏有,不需回應,而且是被人陷害的。可李云迪本人卻發布了這樣的微博內容:“非常抱歉在前天首爾音樂會上出現失誤,在此向樂迷朋友們道歉!非常感謝樂團和指揮的包容和支持。作為一個鋼琴家我深知無論任何理由,都必須在舞臺上交出一百分的表現,任何解釋都是蒼白的。謝謝大家的指教。”
這兩個相互矛盾的回應令人困惑。你說子虛烏有,他卻承認真出現了失誤;你說被人陷害,他卻在向樂迷朋友道歉。大家究竟該相信誰?各方信息中可以相互印證的部分,還是足以采信的。失誤客觀存在,是否存在對觀眾的輕慢及對樂隊指揮的荒唐指責,聰明的讀者也會多少看出一些端倪,而一名樂手的說法恐怕難以完全推翻當晚眾多現場觀摩者的說法。
李云迪說“任何解釋都是蒼白的”,這或許有道理,但有些解釋很有必要,否則就可能是對別的說法的默認。也沒人要求任何一位鋼琴家“必須在舞臺上交出一百分的表現”,你只要有及格線之上的表現就可以獲得禮貌的掌聲;即便出現嚴重失誤,文明的觀眾也會給予鼓勵的掌聲。
樂評人Ilbum Chang在其博客上寫道:“‘馬失前蹄’真實地發生在了李云迪的音樂會上。他的演奏也反映出,如果不去嚴格要求自己刻苦練琴和不斷進步,那么就會退步。”李云迪是否“馬失前蹄”還可以商榷,但失誤的確發生了,他這次遇到的麻煩可能跟是否刻苦練琴關系不大。琴技的進步可以靠刻苦解決,但自身素質的欠缺,卻不那么容易找補回來。而這,或許跟中國特色“小皇帝”的成長環境有一定關系。
李云迪等一些中國198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中的佼佼者,其驕傲和自負恐怕是天生的。80后總體而言很辛苦,但他們中的成功者往往很牛,也是中國特色“素質教育”的成功典范。諷刺的是,在功成名就之后、人生得意須盡歡之時,他們不經意中表現出來的素質,往往令人難以滿意。
素質不會簡單地等同于琴棋書畫。殫精竭慮地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上遍各種興趣班,并不意味著就能培養出孩子的良好素質來。即便他們中的千萬分之零點幾可以像郎朗、李云迪那樣出人頭地,也不能證明素質教育的成功。真正成功的素質教育,還有賴于良好的家教加全面發展的學校教育,給予孩子健全人格的養成,教會他們如何做人,進而成為一個平等、自由、負責任、尊重他人的公民。這樣的好公民,才會擁有完整的人生。
上述這些說法,并不完全針對李云迪。中國孩子的人格成長環境存在著某些方面的明顯欠缺,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值得省思。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李云迪 “馬失前蹄” 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