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3大主糧收購下跌達3毛 畝收入少千元 影響GDP達1%
“河北等地面粉巨頭得知聊城、德州小麥收購價格快速下跌的消息后,均作出了快速反應,開始下調小麥收購價格,這些面粉企業的價格往往是市場的風向標,最終傳導到全國。”上述人士說。
不僅是小麥玉米,水稻今年的行情也不怎么樣,多地的數據顯示水稻價格穩中有跌。安徽當涂縣農民楊治財告訴記者,今年水稻價格較往年跌了一毛左右,自己種的幾百畝地少收幾萬元。記者抽樣調查黑龍江地區,目前水稻價格基本與往年一致。
馬文峰說,今年價格下跌最大的是玉米和小麥,其中玉米主要是飼料,而水稻的稻糠作飼料也會受到影響,主要是在飼料環節傳導到價格,同時庫存積壓也有影響。“但僅玉米這一項就影響很大。”
盡管有國家托市收購政策,但是政策難以影響到市場。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說,國家調控價格是一塊錢但市場相對調控價掉了30%,“這說明國家力量影響趨弱。而中國的玉米市場價格已經和國際市場接軌,與國際市場同步下調,差距會越來越小。”
受全球經濟的影響,今年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全球農產品的價格隨之下跌,與中國市場糧價形成差價。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9月在《求是》發文稱,目前國際大豆、玉米、小麥、大米價格分別比國內價格每噸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而這給國內市場帶來一定沖擊,糧食進口數量持續增加,擠占了國內市場銷售份額。
中國海關最新統計數字顯示,2015年9月份我國谷物及谷物粉進口量為313萬噸,1-9月為2608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1.2%。大豆前9個月累計進口5964噸,去年同期5274噸,同比增加13%。
“國際糧價對國內的傳導一方面是直接的進口,另一方面是信息的傳導,不過,由于我國對糧食進口實行配額管理,這種傳導更多的是信息傳導。”李國祥說。
當然,除了正常途徑進口,還有大量的走私糧食。有相關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今年屢屢查到重大糧食走私案,走私已在國內形成了完整鏈條,危及國家糧食安全。
除了國際因素,國內糧食過多也是主要原因,目前國內糧食存在積壓。10月8日,國家糧食局發布通知用兩個“前所未有”來形容當前的糧食儲存形勢:“目前我國糧食庫存達到新高,各類糧油倉儲企業儲存的糧食數量之大前所未有,儲存在露天和簡易存儲設施中的國家政策性糧食數量之多也前所未有。”
馬文峰認為,今年糧價20%以上的跌幅直接影響農民可支配收入近千億,按照上半年我國農民的78%的消費傾向簡單核算,今年糧價大跌直接影響農民消費市場,或影響到GDP的增速1個百分點。
“去年玉米的利潤是460億,今年利潤則是負977億,較上年的農民的可支配收入僅此項下降1437億元。”這是根據發改委公布農產品成本收益核算體系,玉米生產期間化肥價格變動和當前價格變動,以及國內玉米的播種進行測算的結果。“按照農村地區消費傾向核算大概影響國民生產總值是6500億。”馬文峰介紹,6500億是這樣計算的,去年發改委公布的每畝玉米凈利潤是81塊錢,今年大概是負179元,目前玉米種植面積是3.82億畝,從賺81元到虧179元差價是260元,兩者相乘是接近千億,如果再結合農民消費指數計算,除以0.22消費乘數效應,大概是6500億。
馬文峰說,小麥去年一畝田凈利潤是87塊錢,今年是33塊錢,農民一畝田少收入54塊錢,與全國麥田相乘大概有124億的凈利潤,約下降190億,如果再除以0.22大概是800多億,今年GDP大概是70萬億的規模,小麥和玉米加起來影響GDP一個百分點。
馬文峰認為,今年農民收入直線下滑,這自然會對農民的生活造成影響,需要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對農民進行補貼,但是WTO對我國農產品的補貼有要求,如果直接補貼農民發達國家會有意見,最好的方法是通過提高退休金等方式補貼農民,如果增加了農村消費,經濟增長自然會跟上去。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3大主糧收購下跌達3毛 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