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便宜治病”的執念是在控訴看病貴
近日,曾因回應醫務人員打通“任督二脈”而走紅網絡的甘肅省衛生廳廳長(現甘肅省衛計委主任)劉維忠又火了——據稱,劉維忠搜集發布在個人日記上的“偏方”,在微信、微博上廣為傳播,號稱能用最便宜的藥治療常見病,受到許多網友追捧。(《重慶晚報》10月14日)
“百人百病,百病百因”,這個辯證法估計人人皆知,因此劉維忠提供的“偏方”未必科學。何況,究竟是一般腹瀉還是感冒,抑或別的疾病之征兆,恐怕最好還是聽聽醫生怎么說。較真起來,“偏方”未必靠譜。比如腹瀉,“偏方”說,一般用保濟丸(3毛錢一袋)就可以了,如果較嚴重就用氟哌酸(7毛錢一板)。但醫生會認為,不嚴重的腹瀉可以使用保濟丸,但針對性不強,效果有限;氟哌酸主要針對腸道細菌性感染,屬于抗生素,不建議隨意使用。
又比如感冒,“偏方”建議剛感冒時,用維C(5毛錢一袋)或速效傷風膠囊(6毛錢一板),如果發燒就加用安乃近(2元左右一盒,吃此藥要多喝水)。而醫生則往往認為,普通感冒應盡量少用藥,注意休息和營養即可;至于安乃近,副作用較大,美國在1977年就停止該藥品的臨床使用。凡此種種,解構下來,“偏方”似乎就體無完膚了。
這些道理,聽起來專業,民眾未必不懂。但網友追捧的,也許并非“偏方”之靈妙,而是“偏方”之便宜。這讓我聯想起最近朋友圈轉得較多的一則新聞:西安王先生有高血壓,國慶期間血壓一直降不下去,10月7日晚11時到西安521醫院掛急診,醫生只開了4毛錢的藥就讓其血壓降了下來,家人表示不可思議,“我活了53歲,第一次碰到這樣的好大夫。”4毛錢的好大夫和幾毛錢的偏方,之所以備受追捧,說白了,不過是民眾對“看病貴”的抱怨的不滿。
最新發布的《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報告2014》顯示,我國政府衛生支出比重穩步上升,2013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達31868.95億元,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達5.57%,與2009年比較,增長81.7%。由復旦大學牽頭的健康風險預警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公布的數據則顯示:從1991年到2013年,我國人均醫療費用的年均增長率為17.49%,如果現有政策環境不變,預計2015年我國人均醫療費用的年度增長率為14.33~18.24%。這當然是因為醫療保健的剛需多了,國家和個人舍得為健康花錢了,但不得不說,濫用藥亂用藥也占了很大比重。正因為平時傷風感冒去醫院,沒個一兩百塊錢不解決問題,超便宜的“偏方”才令人追捧;正因為急診花費更是無底洞,“四毛錢”才成了交口稱贊的神跡。
迷信“幾毛錢”的神醫,終究是個傳說,當年深圳患兒的“八毛門”事件足可引以為戒;但濫用藥等過度醫療的癥結,顯然又不只是“近六成兒童尿中含抗生素”這么簡單。說到底,“便宜治病”的執念,是呼喚制度化的科學診療,是呼喚更有性價比的公共醫療賬單;“便宜治病”的執念,醫學專家未必認可,但是,走向深改的醫療制度與機制,起碼當心有戚戚焉。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便宜治病” 看病貴 劉維忠 “偏方” 公共醫療賬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