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戶籍制約嚴重影響殘疾人就業和福利
呼喚更多政策綠色通道
對殘疾人來說,真正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安心地工作、生活在他鄉,還亟須政策支持。
“目前,殘疾人證只能在戶籍所在地辦理,殘疾人福利政策又與殘疾人證掛鉤,我國的殘疾人大多只能享受戶籍所在地的福利。”非政府組織國際助殘項目經理孫鶴說。
例如,某位殘疾人是因工傷致殘的,他必須回到戶籍所在地辦理殘疾證,才能享受低保等福利。如果這位殘障人想去別的地區再就業的話,就可能無法享有這些福利。
“我是湖北人,在北京上大學,但留在北京就業享受不了政策優待。按照規定,企業招聘殘疾人可享受崗位補貼,一般簽1年以上合同的,每年補貼5000元;簽終身制合同,每年補貼7000元。可招聘我們這種非京籍學生,企業卻無法享受補貼。” 身患四級肢體殘疾,無奈選擇回家鄉工作的吳小姐對記者抱怨。
更有甚者,在有些省份,企業如果招聘非本地殘疾人,將不被納入殘疾人就業比例,企業仍需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從而降低了企業招聘非本地殘疾人的熱情。
“原本企業招聘殘疾人可以享受政策優惠,但招聘外地殘疾人卻沒有辦法獲得這些優惠,這個規定其實嚴重阻礙了殘疾人在其它地區就業。”孫鶴說。
兒童康復福利也存在這個問題,孫鶴舉例,假如一對在外打工的夫婦,他們的孩子為自閉癥兒童,在大部分省份這個家庭無法享受政府給予的0—6歲自閉癥兒童免費康復訓練服務。“家長只能自己承擔費用,或搬回戶籍所在地。”
“消除殘疾人福利的戶籍約束離不開戶籍制度的改革。”黎建飛認為,殘疾人問題不是一個割裂的議題,它涉及教育、醫療、康復、城市建設、就業、計生方方面面,需與國家的整體改革配套進行。
此外,殘疾證的申辦本身也是個門檻。目前,殘疾人須親自上殘聯才能辦理殘疾證,雖然對于重度殘障人士,有些地區的殘聯已經簡化了程序,提供上門辦理服務,但在大多數地方,仍要求殘疾人親自前往辦理各種證明。今年6月,媒體報道武漢市交警要求駕駛殘疾人專用車的七旬老人出示醫院開具的殘疾人證明。老人腿腳明顯殘疾,但這位交警仍然不依不饒,扣押了小車。
“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應該得到特殊照顧,能從‘綠色通道’放行。現在社會各領域都在開展簡政放權、便民服務。我們希望對殘疾人這方面的力度能更大些。”孫鶴說。
公共服務、學校教育要倡導融合
杜絕人為制造“心理隔離”
平等參與社會生活,享受同等的社交生活更為重要。
聊起大學生活,患有小兒麻痹癥,現開著一家麻將館的唐躍君說,“我讀書那會兒社團活動還不是很流行,我也沒去參加什么活動,畢竟身體活動都不方便,很多事情還要別人幫忙,太麻煩。”
“我參加過一兩個社團,大家挺照顧我的。但總的來說還是有很多不方便,有些活動也就懶得去了。”目前在一個殘疾人非政府組織工作的羅先生說。
“怕給別人添麻煩、怕被人看不起的自卑心理是許多殘疾人自動將自己與健全人隔離開來、不主動融入社會的原因之一。”黎建飛總結說。
孫鶴也持相同觀點,“殘障人士面臨的最大心理障礙就是不自信,把自己與健全人區別看待,從而不愿意走出去,和其他人交往。這造成了殘障人士處于封閉狀態,無法參與社會生活。”另一方面,社會上的很多組織、機構沒有為接納殘疾人做好充分的準備。比如很少有婚介所、健身俱樂部、讀書沙龍等面向殘疾人開展服務。殘疾人大多自己扎堆,固定在一個小圈子內。
這種不自信心理同樣體現在殘疾人婚姻問題上,“要是我真找了個健全人結婚,她父母肯定有意見,會覺得自家女兒完完整整的不該找個殘疾人,有這些想法其實也怪不得他們,與殘疾人組建家庭要付出更多,這是事實。”羅先生說。
“很多殘疾人具有一技之長,生活可以自理,經濟上也完全自立,如果跟健全人組建家庭,可以獲得比較好的照顧。不過現實中,大部分殘障人員基本上還是跟殘障人員組建家庭。” 孫鶴認為,殘疾人與健全人這種隔離心理其實是從小建立起來的。“以上學為例,除了一些輕度的肢體殘障和非常少的輕度智障人士,其他大部分殘疾人都是在特殊教育學校上學的。一個非殘障的孩子如果一直在普通學校上學,他可能很少見到殘疾人,等到有一天他上班或參加活動時,發現自己身邊有一個殘疾人,他也許會覺得很奇怪。同樣的,殘疾人從小在特殊教育學校上學,處于封閉的圈子,也沒能學會和普通人打交道,對社會存在恐懼感。”
“所以我們倡導融合教育,讓孩子們從能接觸到的時候就在一起。”孫鶴說,“普通學校的孩子如果能夠多接觸到殘疾人小朋友,他們能目睹這些人的成長,體會他們的艱辛,欽佩他們的自強自立,增加對殘疾人群體的尊重和認同,也懂得用適當的方式相處。而對于殘疾人小朋友,讓他們在健全人的社會里成長,可以消除他們對社會的恐懼,并且增加很多立足社會、獲得成功的機會。”孫鶴認為,目前國內對殘疾人實施專業學校的特殊教育,增加他們的生存技能,但卻忽略了心理建設,人為地在殘疾人和健全人成長過程中制造“隔離”。“普通學校接收殘疾人,首先要提供良好的無障礙環境,這是一個支持系統,但目前這個支持系統還沒有建立起來。”孫鶴說。李心萍 唐 偲
編輯:王瀝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