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在黨中央親切關懷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實現歷史性跨越
凝心聚力--各族群眾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親切關懷下團結奮進、攜手并肩,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闊步前進
“你從哪里來?”
“報告總書記,我來自新疆喀什!”
這是總書記與一位海軍戰士的對話。2013年4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登上海軍井岡山艦視察,親切接見了艦上的5名維吾爾族女戰士,新疆喀什籍女兵阿斯米古麗·艾買提就是其中一位。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23歲的阿斯米古麗記憶猶新。“習近平總書記夸喀什是個好地方,鼓勵我在部隊好好鍛煉。”
出生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阿斯米古麗是首批20名維吾爾族海軍女兵當中的一員。兩年的服役期,她在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上擔任過報務兵,跟隨井岡山艦參與過索馬里海域護航。
巡航在祖國的萬里海疆,阿斯米古麗為自己是一名海軍戰士而驕傲,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現在,已經退役的阿斯米古麗回到故鄉喀什,成為一名人民警察。“無論身在何方,我都會牢記總書記的鼓勵,努力干好本職工作,保衛家鄉安寧,建設祖國邊疆。”
偉大的祖國是56個民族共同的心靈歸依,壯美的河山是13億多中華兒女共有的美麗家園。
在新疆阿勒泰地區,一處小小的土坯房旁邊的院子里擺著一口大鍋,被人稱為“團結鍋”。它是新疆阿尼帕媽媽給她的20個來自6個民族的孩子煮飯用的。阿尼帕媽媽生養了9個孩子,又收養了不同民族的11個孩子。她最不喜歡聽別人問哪個孩子屬于哪個民族,她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我們這個大家庭不分民族”。
這個溫暖的大家庭,正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寫照。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形象地說,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里不同成員的關系”。
像陽光普照那樣,在全社會廣泛深入地搞好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像凈化空氣那樣,堅決反對一切不利于民族團結的言行;像保護水源那樣,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根基。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族干部群眾深刻領會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針,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千方百計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團結。
--在中央民族政策推動下,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享、共樂的社會條件不斷完善,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不斷增強。
拉薩城關區吉日街道辦事處河壩林居委會,在這個常住人口565戶、1519人的社區中,不同民族間通婚的就有101戶。1610人的流動人口由11個少數民族組成,其中包括土族、維吾爾族、東鄉族、哈薩克族、撒拉族、蒙古族等。
現在,在民族地區像這樣多民族干部群眾聚居在一起的社區已經越來越普遍,生動地詮釋了“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內涵。
--在民族團結精神指引下,各族群眾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譜寫出一曲曲和衷共濟、血濃于水的贊歌。
45歲的漢族女企業家尤良英與皮山縣維吾爾族農民麥麥體圖如普·穆薩克結下十年姐弟情誼,用超越民族和血緣的奉獻,手把手幫助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內蒙古阿拉善盟基層黨支部書記,48歲的蒙古族女干部烏云蘇依拉,腳踏實地為促進民族團結辦實事,帶頭退牧還草、大膽創業,為農牧民致富搭橋鋪路。
廣西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50歲的壯族護士長杜麗群,在艾滋病防控事業護理崗位工作30年,參與救治了5000多名艾滋病患者,多次到民族地區為群眾宣講,宣傳預防艾滋病知識。
……
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人心相聚、精神相依,各民族群眾的團結維護了社會穩定、國家統一,夯實了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凝聚起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蓬勃力量。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在云南各族群眾中,這句樸實無華的話已經深入人心。在民族團結旗幟下,一幅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壯美畫卷在神州大地徐徐展開。
那是一筆筆真金白銀的投入--2014年中央安排18.799億元少數民族發展資金支持興邊富民行動,比2011年增長81.8%,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0億元,支持陸地邊境縣基礎設施建設,比2011年增長1倍。
那是一項項實實在在的政策--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大對口支援力度、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等既有優惠政策持續發力。各地各部門加大力度,通過扶持民族地區中小企業發展,推動民族地區資本市場建設,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開展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攻堅戰等舉措,推動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走上快車道。
得益于中央大力支持,民族地區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廣西高鐵、拉日鐵路、墨脫公路、拉林公路建成段、獨龍江隧道相繼開通,“西藏三峽”旁多水利樞紐首臺機組實現發電,川藏電網聯網工程開工建設……
乘著扶助政策的東風,曾經發展相對落后的民族地區開始甩掉貧困的帽子: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4年,內蒙古、廣西、西藏、寧夏、新疆、云南、青海、貴州等8個民族省區的貧困人口從3917萬人下降到2205萬人,減少1712萬人,減貧率達到了43.7%;貧困發生率從26.5%下降到14.7%,下降11.8個百分點。
那是一張張充滿幸福的笑臉--
位于西藏東南部的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是珞巴族聚居區。依托旅游業,全鄉人均收入已經超過2萬元,全鄉通路、通水、通電、通廣播電視、通電話,冰箱、電視機、洗衣機成了許多家庭的“標配”。撫今追昔,80多歲的村民達果很是感慨:“即使是過去最富有的珞巴人,也沒有現在的一般村民富。”
那是一句句發自肺腑的贊揚--
新疆庫車縣烏尊鎮玉奇喀拉二村的老支書吐爾遜·買買提明動情地說:“90年代,村里還不通電,不通自來水,村里的土路,騾馬一過塵土飛揚。現如今黨的政策越來越好,村里的變化越來越大!家家戶戶通了電,通了水,柏油馬路直接修到了田邊上。蓋房國家有補貼,看病國家有醫保,年紀大了有保險,就連娃娃上學都不用掏一分錢了!”
民族團結成就了滄海桑田的歷史巨變,民族團結為各族人民共同繁榮進步插上騰飛的翅膀!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親切關懷下,各族群眾團結奮進,在神州大地播撒著明天的希望;攜手并肩,在新的征程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闊步前進。(參與采寫:薛文獻、劉兵、張汝峰、王守寶)(完)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習近平 黨中央 歷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