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聞逸事藏聞逸事
張學良為求張大千作品不惜派出專機
在世人眼中,張學良是風流倜儻的民國四公子之一,是指揮千軍萬馬的“少帥”,多少蘊含著一介武夫的味道。而實際上,張學良乃一儒將,他不僅國學功底深厚,精于詩詞,寫得一手好字,還擅于收藏。對此,他自己曾說:“我從前沒有旁的嗜好,就是收藏字畫。”
張學良在收藏過程中,和很多書畫名流結下了深厚感情,留下了風雅故事,其中,就不得不提及他與著名畫家張大千的交往。
張學良書法 釋文 不怕死,不愛錢,丈夫決不受人憐,頂天立地男兒漢,磊落光明度余年。
因收藏石濤假畫結識張大千
張學良和張大千的相識,緣于石濤的畫。
有段時間,張學良特別喜歡收藏石濤的畫。但是,經行家鑒定后發現,他花重金買回的有很多是贗品,而且均出自張大千之手。這使張學良極為驚詫,同時也有了面會這位仿造高手的念頭。
一天,張學良派副官給張大千送去了請柬,邀請張大千參加自己舉辦的宴會。接到請柬后的張大千有些忐忑不安,他覺得張學良與自己既不相識,也不來往, 張學良為什么請自己赴宴呢?正在張大千疑惑不解時,客棧的門開了,差人領進來三位軍人,為首的一位英俊威武的軍官含笑說道:“哪位是張大千先生?”張大千答道:“我就是張大千,請問閣下尊姓大名?”為首者答道:“我是張學良,久仰先生的大名,今日幸會。專程請您到公館敘談敘談!”張學良說完上前握住了張大千的雙手。
在張學良官邸的客廳里,張大千看到桌上已經擺好了宴席,坐席上坐滿了京城書畫界的名流,其中有齊白石、陳半丁等書畫大家,張學良拉著張大千的手把他引入上座。席間,張學良起身敬酒道:“今日請諸位來是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他就是鼎鼎大名的仿石濤畫專家張大千先生”。然后對張大千先生說:“大千先生,我的收藏中有很多是你的杰作呀。”說罷,哈哈大笑起來,隨之客廳里響起了一片輕松的笑聲。張大千不但沒有受到非禮,而且被張學良夫婦奉為上賓,對張學良的寬宏大度所折服。從此,兩人開始有了交往。
“爭購一事并非奪人所愛,實是不能自禁”
1930年,張大千在北平琉璃廠偶然覓到了清初名家華喦的一幅《紅梅圖》,經仔細鑒賞,他認為是真跡無疑。于是,他與古玩店老板經過討價還價,最后以300塊大洋成交。可是,張大千身上沒有帶足夠的銀子,經雙方協商在第二天交易。事也湊巧,張大千剛走不久,張學良也帶著侍衛來到了古玩店。張學良一眼就看準了《紅梅圖》。“我給你500塊現大洋,你賣不賣?”掌柜的一下子多賣了200現大洋,又礙于張學良的權勢,最終只好把這幅畫賣給了他。
第二天,張大千如期帶著300塊現大洋來到古玩店。掌柜的不好意思告訴了張大千說:“你選的畫已經被張學良買走了。”張大千聽說是張學良買走的畫,知道此畫已經無法追回了。
1961年3月1日,僑居海外的張大千赴臺灣探親,拜會了張學良。談話不久,話題回到當年在北平爭購《紅梅圖》的往事來了。張大千不無遺憾地說:“那次我的錢如果帶足了,那幅畫就不是你的了。”接著兩人捧腹大笑起來。
張學良親赴機場為張大千夫婦送行。登機前,他將一個用紅綢子包裝得非常精美的禮品包送給張大千,并囑咐道:“一點薄禮,不成敬意。不過,你一定回到家中時才能打開!”在飛機上,他小聲對夫人說:“漢卿送我的是啥子東西嘛,非得要我回去才能看?”嘴里說著,手就不由自主的打開了禮品包,映入眼簾的正是當年與張學良爭購的《紅梅圖》。他看到里面夾著一封信箋:“爭購一事并非奪人之愛,實是不能自禁。事后,輾轉難忘,甚是感愧”張大千看后百感交集,回到家中精心創作繪制了《臘梅圖》,并托人轉呈張學良。
兩人結為老友相交數年
1935年10月,張大千應楊虎城的邀請到西岳華山寫生,小住西安楊虎城公館。那時,張學良也正在西安,由于東北軍處境不佳,心情不暢,張大千本不想打擾他,打算稍微休息后就動身返回北平。而張學良得知張大千來到西安的消息后,親自來到楊虎城公館拜見他。寒暄后,張學良提出要張大千賜作一幅《華山山水圖》,張大千面帶難色地說:“時間倉促,恐怕來不及了,請漢卿寬諒,日后補上。”而張學良求畫心切,極力懇求,并承諾作畫后用自己的專機送張大千飛回北平。
張大千盛情難卻,只好隨張學良來到了金家巷的張公館,一幅筆暢墨酣的《華山山水圖》最終完工。張大千急于復命, 便將畫在烘烤爐上烘烤,一不留神,火苗燒著了畫紙。張大千急忙撲救不成,反倒被火苗燎去了一截美髯。張大千只好重新繪制,直至晨雞報曉才放下手中的畫筆。張學良得到這幅佳作后心滿意足,特派他的專機把張大千送回北平。這一舉動轟動了整個北平書畫界。后來,張大千為了表示對張學良的敬意,又精心繪制了《黃山九龍瀑布圖》贈與張學良。
1971年,張大千準備在美國舊金山舉辦40周年作品回顧展。因為需要不同時期的代表作,他又不得不向世界各地的藏家征借作品,在臺灣的張學良把他愛不釋手的精品書畫《黃山九龍瀑布圖》寄給了張大千。張大千接到畫作時非常感動。10年前張學良在臺北機場送他《紅梅圖》的情景又浮現在他的眼前。他沉思良久,鋪開宣紙,又為張學良畫了一幅 《梅花圖》,仍覺得意猶未盡,便又在作品上題寫了一首詩:“攀枝嗅芯許從容,欲寫橫斜恐未工,看到夜深明月蝕,和畫和夢共朦朧。”
簡介
張學良(1901—2001),字漢卿,號毅庵。籍貫遼寧省。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中國近代著名愛國人士。
張學良的古代書畫收藏開始于上世紀的20年代初期。他在主事軍政之余,曾經常到京津地區書畫店和古董鋪去“尋古”。1924年秋,他在天津一家舊書店的舊紙堆中偶爾發現一軸古畫。因年代久遠,畫面上一片污垢。但依稀可見所畫的是一松一楓,樹下有一老者,手提竹籃,筆墨精湛,應是名家之作,但畫上未署名款。店主可能并不認識張學良,見他對此畫觀賞仔細,且有購買意愿,即開出高價。張學良并不與之還價,毅然重金購下。后請天津一位知名的鑒賞家鑒定,發現竟然是南宋名畫家李唐的真跡,堪稱國寶。
一字千金求王獻之《廿九日帖》
自此之后,張學良的書畫收藏興趣一發不可收拾,曾珍藏600多件古代書畫,包括董源《山水卷》、郭熙《寒林圖》、宋徽宗《赦書》、米友仁《云山圖》等。
在他那么多藏品中,唯獨明朝的書法一直珍藏著。張學良晚年曾說:“我原來留書法留很多很多,明代的書法恐怕是我收得最多的。明朝有名的這些人,我幾乎都收到了。”
為了得到王獻之的一幅字,張學良不惜千金求一字。他曾回憶說:“我有一幅字,我當年是花三萬塊錢買的,二十九個字,就二十九個字,我花三萬塊,一字千金吶。 ”根據張學良所述,這幅字應該就是王獻之的《廿九日帖》,書法正文共二十二字,加上文后屬名,共三十字。(韓幫文)
編輯:陳佳
關鍵詞:張學良 張大千作品 派出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