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勝利與和平-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資訊 資訊
任仲平:我們守望歷史正是為了和平的尊嚴
(六)“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這句略顯偏激的話語警醒世人,如果不能從歷史中汲取教訓、收獲經驗,就難以書寫正史、形成正見、走上正路。讓歷史警示未來、讓歷史告訴未來,歷史才能真正成就未來。
當戰爭撕裂了人類的精神世界,正視這一道帶血的傷口,是防止發炎潰爛的必然選擇。戰后很長時間里,侵華日軍老兵武藤秋一從不在家人面前談戰爭。當兒子提起“我認為你們參加的戰爭是侵略戰爭”,父親的心里話卻是“承認這點,就等于否定了我的全部人生”。一場父子對話整整持續了10多年,武藤終于慢慢理解了責任的意義,公開他自己的戰地日記《一道背負》,還原那段侵略歷史。
有良知的人,并不在少數。朝日新聞記者松井耶依,一生輾轉亞洲各國,收集受日軍侵害的慰安婦的證言和材料;動漫大師宮崎駿,敦促日本領導人“痛徹反省”侵略戰爭。直面責任不會讓人生失敗,反而可以讓自己抬頭面對未來。一個人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同樣如此。
也只有從更宏觀的角度理解歷史、認識歷史、把握歷史,人類才有可能走上一條和平的正路。去年此時,一部叫《厚土深痕》的電影,講述了東北人民無私撫養日本遺孤的故事,提出了如何化解仇恨、走向和平的問題。中國人民從來不缺少偉大的寬容和善良:被中國母親養育的日本遺孤,至今感恩第二祖國;從葫蘆島遣返的100多萬在華日僑,稱這里為“再生之地”;關押戰爭罪人的撫順戰犯管理所,用人性溫暖贏來了他們的真誠懺悔。中國遭受了巨大的苦難、付出了沉痛的犧牲,卻以寬闊的胸襟,創造性地開啟了亞洲和解的歷史。
(七)“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歷史不僅僅是一連串事件和人物的記錄,更是一整套歷史觀念和價值內涵。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堅持正確歷史觀”,“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正是要提醒世人,以什么樣的角度、什么樣的眼界去考察歷史,決定著我們能從史實中構建出怎樣的“意義世界”。
循此回望歷史,才能聽到歷史的聲音,接收人類文明來之不易的“和平密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燃遍四大洲20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人被卷入戰火。在這場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自由與專制的人類命運大決戰中,中國軍民以血肉之軀投入敵人火海,將日本“三月亡華”的狂言徹底擊碎。從法國的諾曼底海灘到太平洋上的中途島,從蘇聯的庫爾斯克到美國的珍珠港,從埃及的阿拉曼到中國的臺兒莊,在人類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刻,世界人民能如此緊密地團結在反法西斯的大旗下。認不清這樣的史實、看不到這樣的聯合,就無法確立我們處身世界的坐標、辨明我們前行的方向。
循此回望歷史,才能擎起歷史的火炬,傳承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從楊靖宇、趙一曼、左權、彭雪楓,到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從平型關、娘子關,到臺兒莊、雪峰山;從東北抗聯“八女投江”、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到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緬北中國遠征軍……不分黨派、無論信仰,在英勇壯烈的東方主戰場,抗戰中的英雄已經寫入了民族的英雄譜、標注出精神的天際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為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確立了歷史轉折點。學者羅家倫在《告綏遠將士書》中說,“只有我們血染過的山河,更值得我們和后世謳歌和愛護”。筑不牢信仰的高地、守不住精神的凈土,就無法夯實時代的信仰基石、塑造我們自己的核心價值。
正如李大釗在《史觀》中所說,“故歷史觀者,實為人生的準據,欲得一正確的人生觀,必先得一正確的歷史觀”。今天,我們為什么要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保存最珍貴的民族記憶?就是要“牢記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牢記中國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自由、捍衛祖國主權和尊嚴建立的偉大功勛,牢記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偉大貢獻”,讓歷史如鏡、豐碑不朽、精神永恒。
?。ò耍┙洑v了那一場血與火的洗禮,堅持捍衛和平、維護正義,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成為中國人民薪火相傳的價值基因。這種從歷史中收獲的智慧和力量,讓今天的中國能提交出一份守望和平正義、思考人類未來的“中國方略”。
“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政治理念、“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的經濟愿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的文明氣象,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的一系列鮮明主張,反映出平等互信、合作共贏、包容互鑒的文明觀。
一個歷經苦難、浴火重生的國家,以新的理念、新的價值、新的構想,為我們這個聯系更加緊密的世界描繪出命運共同體的愿景。“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的理念,轉化為“一帶一路”的戰略實踐;“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的胸懷,成為促進亞投行成立的重要推動力;“更好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的承諾,在抗擊埃博拉、派出聯合國維和部隊等國際行動中得到充分體現。
“近年來,中國更是從起初的‘默默耕耘者’轉變成聯合國所宣布的全球和社會發展目標的最徹底捍衛者之一”,俄羅斯媒體如此評價。中國履行自己的國家責任,助推和平發展的歷史潮流。這是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的光榮使命,也是中國走向民族復興的必要前提。
歷史學家認為,人類具有共同性,我們需要發展一種世界范圍的歷史。70年前,面對人類有史以來最黑暗的邪惡勢力,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能夠超越差異,凝聚成捍衛和平的巨大力量;今天,面對恐怖主義、環境問題、地區沖突等全球治理難題,世界各國更應在攜手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贏和永續發展,打造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
?。ň牛?947年,制造出核彈的科學家們設立了一面“末日時鐘”,警告世界潛在的文明毀滅危險:午夜12時象征核戰爆發。面對日益復雜的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指針在今年初再次被撥快兩分鐘?,F在是夜晚11點57分。
這面反復被撥快撥慢的虛擬之鐘警示人們:鄭重記取歷史、堅定守望歷史,正是為了完成締造和平這一“綿延的創造”。
來自何處?所在何地?去往何方?人類面臨的超越性追問,每個時代都會做出自己的回答。無論種族、無關信仰,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聲音,都不會隨時間消散,而是在歷史深處永恒激蕩。
這正是“和平”向人類的許諾。在歷史的天空下,為人類尋找更美好的未來,我們應始終銘記——
“70多億人共同生活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應該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共同發展。”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02日 01 版)
編輯:曾珂
關鍵詞:抗戰勝利70周年 守望歷史 為了和平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