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醫院取出2歲患兒體內9厘米異物
原標題:北京兒童醫院取出2歲患兒體內9厘米異物
8月25日晚,北京兒童醫院接收一名2歲患兒,9厘米長的帶“刺”金屬鏈兒嗆入孩子氣管,危在旦夕,經過半小時的緊急救治,將異物成功取出。主刀大夫表示:“取了20多年的氣管異物,還從來沒見過這么奇葩的。”
醫院取出2歲患兒體內9厘米異物圖為嗆入患兒氣管異物。
奇葩而棘手的氣管異物
“醫生,快救救我們家孩子吧!”8月25日晚,正準備下小夜班的北京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張杰又被一例急癥病人給喊了回來。
躺在媽媽懷里的2歲女孩憋喘嚴重,出現明顯三凹征(吸氣時胸骨上窩、鎖骨上窩、肋間隙出現明顯凹陷,呼吸極度困難癥狀),一直哭鬧,因氣管異物在當地醫院搶救失敗后轉入北京兒童醫院。此時,距異物嗆入已過去了24個小時,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氣管異物是兒科的急癥,可以造成兒童的突然死亡。在我國,1歲以內的意外死亡病例中,40%是由于呼吸道異物所致。在北京兒童醫院,每年接診類似病人約700例。
可當孩子的母親拿出當地醫院X光片檢查結果,和一截尚未被吞食的異物殘留物時,醫生們驚住了,嗆進孩子氣管里的不是花生、筆帽、圖釘、果凍這類小物件兒,而是母親衣服上一根可能超過8厘米長的帶墜金屬鏈飾品,每一片墜飾都好像一把刺刀,尖而且硬,卡在兩歲孩子直徑僅有4毫米的氣管里。
要把這樣一件異物成功取出,難度可想而知。張杰帶領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家團隊討論后,迅速確定了三個手術方案:先嘗試氣管鏡取出,傷害最小;氣管鏡行不通,馬上做氣管切開;還不行,就只能開胸了。手術室里,麻醉科醫生、胸外科醫生全部準備到位。手術臺旁,放滿了三套方案所需的全部“準備包”,包括氣管切開工具、開胸手術工具等。
很快,手術開始。氣管鏡下,異物清晰地卡在了隆突位置,但因鏡下視野有限,很難判斷堆扎在下面的異物狀況。如術前所料,用鉗子去夾難以取出,嘗試了幾分鐘后,主刀的張杰果斷改行氣管切開。經過40幾分鐘才完成艱難的手術。
主刀醫生:“其實,我也很后怕”
“真是個奇葩而棘手的氣管異物!”張杰感嘆,通常,一旦異物卡住氣管,導致無法呼吸,就會引發窒息,窒息五分鐘就會腦死亡。可這個孩子氣管中的異物,因為形態特殊,尖刺雖然容易插進氣管壁上,但也給氣管留下了一些小縫隙,才不至于讓孩子馬上窒息,也給醫生爭取到了寶貴的搶救時間。但也正是因為這些尖刺插進了氣管壁,格外難以取出,更增加了手術難度。
事實上,術前的三套方案中,因為異物位置在氣管靠上位置,依靠胸外科行開胸手術取出難度也是極大的,這也就意味著,前兩種手術方案務必爭取成功,否則手術將更加棘手。“沒辦法,必須取出來!”,張杰說,盡管壓力很大,但當時,就只有這么一個信念。
“術后,麻醉科同事的一句話也挺讓我后怕的”,張杰說,她告訴我,手術中,孩子的血氧濃度最低在70%左右(正常人的血氧濃度應該在95%左右,如果低于60%就有生命危險)。遇到疑難病例和手術,多學科配合,是北京兒童醫院的一個傳統。除了“必須取出來”的信念和多科配合,張杰說,充分的術前預估、討論、準備和術中的信任和默契也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障。
術后,患兒被送進了ICU病房,各項生命指征平穩,現已撤離呼吸機,轉回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病房,預計一周左右出院。
溫馨提示:氣管異物完全可防
氣管異物雖然兇險,但完全可防。帶孩子的時候,盡量不要穿戴有配飾的衣物、項鏈、手鏈、耳釘等,并細心看管,減少孩子接觸可吞食異物的風險。來自親人身上的飾品,可能會讓孩子更加熟悉、安全和感興趣,從而增加意外發生的可能。
此外,3歲以下臼齒尚未萌出的孩子,不應接觸花生、瓜子、豆類及其它帶核的食物。如果一定要吃,可碾碎做成糊狀。孩子如果自己非要吃,建議讓孩子安安靜靜一口一口慢慢吃,不要亂跑亂跳,以免跌倒時將食物吸入。進食過程中,不可驚嚇、逗樂或責罵孩子,以免其大哭大笑而誤吸。要教育孩子改掉口含筆帽、哨及小玩具等壞習慣。對于孩子可能吸入或吞下的物品,都不應作為玩具。危重及昏迷病人進食時,應特別注意,以防誤吸。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吞食異物,要第一時間采取急救措施。2歲以前的孩子,要讓患兒趴在救護者的膝蓋上,頭朝下,拍打其背部把食物吐出來。拍打要有節奏,力度要大一點。稍大一些的孩子,家長可站在其身后抱住孩子,兩手折疊向其腹部使勁有節奏地向上頂壓,讓肺內空氣把氣管異物沖出來。
2歲以前的孩子吞異物后急救示意圖
2歲以上的孩子吞異物后急救示意圖
但即便如此,能自救過來的病例依然很少,還需趕緊前往具備該病治療技術和經驗的大醫院就診。(北京兒童醫院 余易安 李凱菲)
編輯:趙彥
關鍵詞:北京兒童醫院取出 2歲患兒體內9厘米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