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北京公辦養老院逐步民營化 能解決“一床難求”嗎?
能否吸引民營資本接盤公辦養老機構
當前,公辦養老機構在運行方式上存在著福利化與市場化并行的局面,公辦養老機構和民營養老機構之間也互相競爭。
盡管有競爭,但養老市場很大。數據顯示,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51.6萬人,戶籍人口為1333.4萬。在京居住的非京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從2013年的38%,上升到2014年的38.1%。
戶籍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301萬人,占22.6%;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4.3萬人,占戶籍人口的15.3%。這意味著,5個北京人中,至少有1個是60歲以上老人。
面對如此龐大的老年人群,養老產業本該發展很快、盈利很快,但事實上,養老產業是一個投資周期長盈利慢的產業。這主要是因為養老機構投資需要解決土地和房屋問題,而城市的地價貴、房價高,令一些養老機構無力承擔。
“但公辦養老機構享受政府在土地、房屋、設施、人員、資金等多方面的支持。”王莉莉說,公辦養老機構的服務是政府定價,相對較低;而民營養老機構服務是市場定價,相對較高。
再加上居民對于公辦養老機構信任度相對較高,這就使得整體上公辦養老機構在和民營養老機構的競爭中優勢明顯。而這次公辦養老院逐步實現民營,無疑是政府將市場的奶酪分給了民營資本。
養老產業專家張愷悌指出,在北京,養老機構的床位空置率在40%左右,資源并沒有那么緊缺。但同時又存在著“一床難求”的情況。
事實上,政府也意識到這一點。據了解,此次公辦公營養老機構的民營化改革將主要以兩種類型作為主要探索方向,一種是整個養老院全部實施公辦民營改革,徹底將原有的運營單位交由民營資本;另一種是把原有公辦公營養老機構內部中的部分區域或功能,交由社會專業力量來承接。
北京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向媒體介紹,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后,將分類對待排隊的老人,即對于失能、高齡老人將優先考慮。改革后的公辦養老院,基本養老服務保障對象的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按照保障對象分類收費原則,由養老機構所有權方與運營方協議確定;接收基本養老服務保障對象以外的老年人,收費標準實行市場調節價管理,收費標準向上級民政部門報備后實施。膳食費、個性化服務費等非基本養老服務收費項目實行市場調節價管理,由養老機構按照非營利原則自行定價,向上級民政部門報備后實施。醫療護理和康復服務費執行本市醫療項目收費和醫療保險基金等有關規定。
此外,今后將不再對進行民營的公建養老機構收取租金,而改為留存風險保障金和管理發展資金,即將養老機構的盈利轉化為繼續支持養老機構的改善和發展。
成緋緋說,公辦民營以及公建民營在程序上,多數還是通過招標的形式確定運營單位,在運營前,機構所有權方和運營方在收益分配、責任分擔方面都會進行協商,雙方在意愿一致的情況下會簽署協議,確定具體的公辦(建)民營的方式。
“目前北京200多家機構中已經有幾十家運營較好的公辦(建)民營機構。”成緋緋提示,民營資本在進行投標前需要綜合評估公辦養老機構周邊老人需求、交通、醫療等資源情況,從而保證入住率以保障收支平衡并產生結余。
“公辦養老機構不跟民營養老機構競爭了”,王莉莉說,政府公建民營最大的好處在于保障了場地和房屋。而之前民營養老機構最大的負擔恰是土地成本和房屋成本。
“政府把這兩塊成本先投入了,說白了就是搭好臺子,來請民營資本唱戲。”王莉莉說,現在有非常多的團隊能夠勝任養老機構的運營和市場化操作。這會吸引很多民營資本進來,一些民營資本也愿意參與到這次改革中,相當于把市場占下來了,未來養老機構必定是大型集團的連鎖化、品牌化、專業化。
王莉莉分析,政府愿意主動退出,一是政府兜不過來這么多的養老服務需求,二是政府要發展服務業帶動經濟,政府退出是為了讓民營資本進入市場唱主角、挑大梁。“政府投資運營,以事業單位的形式運作養老機構不符合現在市場規律。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就提出來要發展養老服務業,鼓勵民間資本,包括國外資本投入到養老服務市場中,單靠政府的公辦養老院不可能把所有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都包攬下來。”
《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辦法》明確許可外國組織可以獨資或者合資設立養老機構。廣東省專門出臺了鼓勵港澳養老服務機構的政策,允許港澳服務提供者在廣東以民辦非企業單位形式開辦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居家養老服務。
此外,金融機構支持養老服務市場發展的趨勢也更加明顯。2012年9月,國家開發銀行與民政部簽署了《支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合作協議》。未來5年,國家開發銀行還將在社會養老服務產業建設方面,每年提供大約150億元的信貸支持。
另外,從政府職能定位來看,政府要從養老市場中退出來。道理很簡單,政府提供的公辦養老機構肯定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只能是交給市場來做。王莉莉說,政府更多地在政策、金融、管理、標準、評估方面來支持民營養老機構的發展。
采訪中,不少民營養老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醫療、康復護理是老年人的剛性需求,盡管盈利周期長,但并不是說沒有盈利空間,投資的時候考察養老機構附近老年人口的數量、房價、交通、醫院情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針對不同的人群,實行差異化服務是可以盈利的。為了防控風險,投資者在向銀行貸款時,需要寫出投資計劃,預期收益,以及可能遇到的風險,做好全盤考慮。達到這些標準銀行再放款,投資者也會少走彎路。記者 郝帥 實習生 陳勇熙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北京 公辦養老院 民營化 一床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