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土壤污染防治:厚土何時不載污?
厚土何時不載污?
文/本報記者 王菡娟
根據2014年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更值得期待的是,繼“氣十條”、“水十條”相繼發布之后,被稱為“土十條”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即將出臺——
在古人看來,“土,地之吐生萬物者也;壤,柔土也,無塊曰壤。”“天子有土,百姓有壤,就是盛世五谷豐登。”
可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承載著“五谷豐登”夢想的土壤有了“說不出的痛”。鎘大米、金屬蔬菜等事件頻發,讓人們把目光投向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壤。
“土壤污染的防治比大氣污染、水污染更為復雜、嚴峻,一旦污染就是天長地久。”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說。
土壤何其毒也
湖南是中國聞名的有色金屬之鄉,中部地區重要的有色金屬和重化工業云集,有色冶金、化工、礦山采選等行業占到全省工業的80%以上,這一度是當地人的自豪。
然而,2013年,湖南連續兩次被曝光大米鎘含量超標。
我們的土壤怎么了?
按照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其國的說法,土壤圈是地球表層系統最為活躍的圈層,是連接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的核心要素。人類消耗的80%的熱量、75%以上的蛋白質及大部分纖維,都直接來源于土壤,它不但為植物與動物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也為人類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世元曾多次強調,自然形成1厘米土壤,需要200年;形成1厘米耕作層土壤,需要200年至400年;形成20厘米耕作層土壤,需要更長時間。
隨著“鎘大米”、重金屬蔬菜等諸多食品安全事件讓我們開始意識到,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壤已經受到污染,有害物質已經隨著糧食、飲水被端上我們的餐桌。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藍虹表示:“污染物在土壤中很少移動,污染在哪里,就會扎根在哪里,通過生長在土壤上的作物,把污染從田間地頭運到餐桌上。這個特點讓土壤污染變得非常隱蔽,看不見摸不著,甚至吃了好幾年污染土壤中產出的食物之后都不會被發現。”
近30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高強度的人類活動,我國因污染退化的土壤范圍不斷擴大,土壤質量惡化加劇。
沉默的土地,在不斷地污染積累中開始事故頻發。
“土壤專家在某地旅游時,發現當地的老太太都是弓著身子一拐一拐地走。這位專家隱約意識到可能是‘痛痛病’,于是采集土壤進行檢測,發現是重金屬超標污染所致。后來我組織專家調查,進一步證實當地土壤確已被重金屬污染。”這是中國科協副主席陳章良此前在廣西工作中遇到的土壤污染案例。
根據2014年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我國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范圍較大。鎘、汞、砷、鉛4種無機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現從西北到東南、從東北到西南方向逐漸升高態勢……我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土壤 污染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