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悲壯的起點,不屈的抗爭——1931—1937年局部抗戰啟示錄
“這塊土地是我們的!”
1931年到1937年,一個又一個危機震撼著中國大地。東北淪陷,平津危機,華北告急……抗日救亡,成為每個不甘于做亡國奴的中國人發自心中的吶喊。
在共產黨的主導推動下,全國各界抗日救亡運動持續高漲。
1935年12月9日,北平,滴水成冰。凌晨5時,各大中學學生在中共北平市地下黨的領導下,以敲鐘為號,沖出校門,涌向新華門請愿、游行。高喊“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武裝保衛華北!”。“一二九”運動后,上海各界救國聯合會宣告成立,隨即,北平、南京、武漢、天津等地也紛紛成立各界救國會,呼吁國共合作,一致對外。
“一二九”學生運動,與紅軍抵達陜北遙相呼應,“不約而同的相互配合”,推動了全民抗戰的發動。
1936年5月5日,毛澤東、朱德曾聯名向南京國民政府發出《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國難當頭,雙方決戰,不論勝負屬誰,都是中國國防力量的損失,而為日本帝國主義所稱快。”
同年12月1日,中國共產黨以所有紅軍將領和20萬紅軍官兵的名義,曾經給蔣介石寫過一封言辭懇切的長信:“吾人敢以至誠,再一次請求先生,當機立斷,允許吾人之救國要求,化敵為友,共同抗日,則不特吾人之幸,實全國全民族唯一之出路也。”
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
民族的危亡,形勢的變化,讓國共前嫌得釋,最終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全面抗戰后的斗爭奠定了重要基礎,更為抗戰最終勝利書寫了重要的序篇。
美國記者愛潑斯坦在1939年出版的《人民之戰》一書中,熱情地描繪中國之抗戰:“作為一個民族,共同對付危及大家的生存和前途的共同威脅。他們以血與汗,以新的精力和新的信念說:‘這塊土地是我們的!’”
為了這塊土地,為了最后的勝利,無數英魂長眠在白山黑水,長城內外。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學會副會長朱成山統計,東北14年抗戰中,有70位以上的中共將領獻出了生命。“這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實屬罕見。”
東北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估算,僅在1931年到1937年間,抗聯殲敵就達10.35萬人,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局部戰場的抗戰,犧牲慘烈、何其悲壯!
最困難的時期,抗聯部隊被“打散”。被迫撤到蘇聯境內時,人員僅剩約千人。他們在蘇聯接受改編,番號蘇聯紅軍遠東紅旗軍第八十八獨立特別旅。
無數的犧牲換來了最終的勝利。
1945年8月8日,蘇聯紅軍進攻日本關東軍。第八十八旅最先踏上東北國土,有力協助摧毀了中蘇邊境日軍所謂“東方馬其諾防線”的軍事要塞。是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場最后一戰。
84年滄桑,歷史在冥冥中總有些巧合,昭示出正義的真諦。
在“九一八”事變發生地沈陽,落敗的北大營舊址定格了那個恥辱的夜晚,審判日本戰犯特別軍事法庭舊址依舊肅穆莊嚴,兩地相距還不足5公里。張潔說,“它們是中國抗日戰爭真正的起點和極富象征意義的終點。”
回首那悲壯的6年,那些在抗爭中孕育出的偉大抗戰精神,起自民眾的覺醒,化成民族的意志。四萬萬同胞在她的先進分子帶領下,英勇投入世界反法西斯東方主戰場的滾滾洪流。
歷史無言,精神不朽。(記者王振宏、錢彤、謝良、李志暉、劉愷、鄒大鵬、徐揚、孫仁斌、高楠、朱峰)(完)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局部抗戰啟示錄 抗戰 抗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