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史記·資政>戰爭硝煙戰爭硝煙

一張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捐軀曾有異域人

2015年07月16日 15:46 | 作者:張海霞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C2015-07-16zx901_P_1_840_531_1451_949

 

  這張照片是1992年3月19日本文作者陪同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谷牧同志專程看望國際友人秋迪·盧森堡女士時拍攝的。

  在八年抗戰時期,先后有一批具有國際主義思想的進步記者、作家、醫生等志愿者來到中國,或采訪報道中國軍民英勇抗擊侵略者的事跡,或深入部隊救死扶傷。他們為中國的抗戰作出了巨大貢獻,有的甚至把生命永遠地留在了中華大地。

  秋迪·盧森堡女士的先生漢斯·希伯就是其中的一位。

  漢斯·希伯1897年6月13日出生于波蘭的克拉科夫,1919年22歲時去德國留學,大學畢業后加入德國共產黨。他先在德國參加工人運動,后輾轉去蘇聯從事記者工作。

  1925年第一次來到中國后,希伯就與中國的革命和解放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之后的十幾年中,希伯多次往返中國,深入延安、皖南等地,采訪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陳毅、粟裕等領導人,并將采訪所得撰寫成報道和評論,向全世界介紹中國軍民的英勇事跡。

  抗日戰爭爆發后,正在柏林工作的希伯再次來到中國,用他手中的筆揭露日本法西斯的罪行,呼吁世界人民對中國抗戰的支持。為了向世界人民報道八路軍在山東敵后英勇抗戰的事跡,希伯于1941年9月趕到山東濱海區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部駐地,也就在那時,他與時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秘書主任谷牧同志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希伯高高的身材,藍藍的大眼睛,深褐色卷曲的頭發,穿一身八路軍灰棉布軍裝,腰佩短槍。鄉親們見了,驚喜地說:“俺隊伍里有了洋八路啦!”

  希伯是第一個來到山東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外國記者。當時,根據地處于日軍、偽軍、國民黨頑軍三面夾擊之中,生活異常艱苦。一個外國人不顧個人安危來到了這里,對抗日軍民是很大的鼓舞。何況,支持中國人民抗戰的外國友人為數不少,而真正像希伯一樣遠離祖國、拋開家庭到敵后和我們一起拿起武器、并肩作戰的歐洲人并不多。他熱情、開朗、幽默,那些手提紅纓槍站崗放哨的兒童團員對他格外親熱,爭著唱抗日歌曲給他聽,跟前跟后地喊叫“希大爺”!

  以下是谷牧同志講述的這段歷史經歷。

  與漢斯·希伯一起突圍

  在蔣介石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時候,日寇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煙俊六、日寇華北駐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在南京與汪精衛密謀,計劃乘機對我山東抗日根據地實行“鐵壁合圍”,妄圖消滅八路軍在山東的主力和地方部隊。

  1941年11月初,煙俊六親自到臨沂坐鎮,調集了日軍四個師團、三個混成旅團及漢奸武裝共5萬余人,分11路從臨沂、費縣、蒙陰、平邑、莒縣向八路軍一一五師主力和山東分局機關駐地沂南縣南部的留田撲來,形勢十分緊急。

  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11月5日下午,羅榮桓同志在沂南縣的留田附近鈕家村,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出敵不意,趁敵之虛,向敵軍指揮部所在地臨沂方向突圍轉移。

  按照這次會議的部署,11月5日傍晚,分局機關在東汶河岸集合開始行動。隨同分局機關行軍的還有德國共產黨員、著名記者、優秀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漢斯·希伯同志。他在大革命時首次來華,投身中國革命,曾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的翻譯。1931年,他重來中國,在上海與路易·艾黎、馬海德等組織馬列主義學習小組。1938年,他去延安,受到毛主席接見,后到新四軍軍部隨軍采訪。皖南事變后,他寫文章在國際上痛斥蔣介石反共投降的倒行逆施,以后又由新四軍轉到濱海區和一一五師師部。他在師部住了一個多月,同朱瑞、羅榮桓、黎玉等同志會見,作了廣泛的采訪。日寇大掃蕩開始后,羅榮桓同志考慮到主力部隊作戰頻繁,希伯同志留在主力部隊不安全,讓他隨分局機關行動,指派我負責接待安排。

  這次突圍,他就和我在一起。

  “留田突圍”成功

  當夜,大霧迷漫,我們的隊伍憑著熟悉的地形和準確的情報,寂靜無聲地急行軍,迂回穿梭沖出敵人包圍。一路上不能講話,先行隊伍為了給后續部隊指明行軍方向,就在三岔路口用石灰做出標記,隊伍在行進中,有時需要后頭的人扶著前頭人的背包行走,以免迷路。

  我們看著敵人在山頭燃起的照明大火,聽著敵人的人呼馬嘶“銜枚疾走”,宛如疾風流水一般穿過了敵人的“鐵壁合圍”,在次日拂曉安全到達預定地點。這時,敵人一窩蜂似地涌進留田,但是那里空空如也。我軍則繼續向西轉移,到達費縣東北的黃埠前。不費一槍一彈,山東分局及省直機關5000余人勝利突出敵軍重圍。

  當把這個好消息通報大家時,希伯同志高興得像孩子一樣跳了起來。他興奮地說:“這一夜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夜晚,比起在西方參加的任何一次愉快的晚會都更有意義,更值得留念。”他提出,要立刻給一一五師出版的《戰士報》寫篇文章,贊頌這次突圍領導者羅榮桓政委的“指揮神奇”和山東抗日軍民的嚴密組織性和紀律性,歡呼這個奇跡般的重大勝利。

  希伯同志身材魁梧,總用打字機寫文章。他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以腿當桌用打字機寫出了題為《無聲的戰斗》的稿子。他這篇文章譯成中文后,套紅登在《戰士報》的第一版上。記得這篇文章的結尾是這么寫的:“煙俊六總司令官這時候一定正大發雷霆,訓斥他的那些不爭氣的飯桶將軍們:八路軍主力一夜之間到哪里去了?我們的赫赫戰果在哪里呢?那些日本軍官們重重包圍、數萬支槍炮所指的,卻原來是一堆堆黑色的巖石!這些飯桶將軍今天吃飯的時候,應當給他們來一道美味的菜——大鴨蛋!”希伯的這篇文章,在山東抗日軍民中引起強烈反響,起到了很大的激勵和鼓舞士氣的作用。

  “留田突圍”的成功,挫敗了日寇“鐵壁合圍”的初步計劃。然而敵偽的掃蕩部隊并沒有撤走,而是以百倍的瘋狂,繼續對我們進行“掃蕩”。我抗日軍民經歷了山東抗戰史上最慘烈的一系列戰斗。

編輯:曾珂

1 2

關鍵詞:全國政協副主席谷牧 漢斯·希伯 國際志愿者 八年抗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