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香港回歸18周年 重新出發續寫傳奇
資料圖片:2013年12月20日,由香港首座徙置公屋“美荷樓”活化而成的美荷樓青年旅社正式開業。
紓解民困、縮小貧富差距,是特區政府近年來的施政重點。但立法會里反對派議員頻繁“拉布”(冗長辯論,拖延表決),阻礙政府施政,讓不少經濟民生改善措施舉步維艱,許多公共工程延期擱置,額外開支暴增。2014年,特區政府提交的成立創新及科技局議案雖獲立法會通過,但財委會未及時批準撥款,導致議案失效。業界人士嘆道,香港的科技創新本就落后,如今一誤再誤,不知何時才能彌補損失。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主任陳文鴻認為,構成競爭力的重要元素例如人才與科研,香港均很缺乏,原有產業亦逐步萎縮,現單靠股票市場支撐,“‘老本’丟了不少,創新又不做,只是坐等運氣來。”
專家指出,香港經濟發展存在結構性問題,包括產業結構單一,欠缺長遠競爭力;土地供應失衡,房地產價格高企;創新產業無足夠資金與動力,市民創業意欲較低;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緩慢,難以滿足需求。此外,部分港人的視野日趨封閉,不再保持開放的胸懷也令人憂慮。
香港國際機場的繁忙景象。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公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香港曾連續12年高居的“全國最具競爭力城市”地位,已被深圳取代。這敲響了香港喪失領先地位的警鐘。
對此,多位香港政商學界人士指出,幾年來香港政治爭拗不斷,是競爭力下跌的主因。在“后政改”時期,香港社會應息紛止爭,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在政改法案表決次日,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宣布,政府將優先向立法會提交11項關乎民生和經濟的撥款申請。這一措施立即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肯定與好評。
“香港公民行動”6月底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78%的香港市民盼未來致力發展經濟民生。“香港公民行動”主席陳財喜說:“社會應聚焦經濟民生,追趕過往錯失的時間。”
亡羊補牢,奮起直追,已是當下香港民心所向。邱先生說:“雖然普選法案沒通過,但日子還要過,香港還要繼續發展。”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香港回歸18周年 經濟 旅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