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問計直接融資:
股市火爆會拉高企業融資成本?
我國是以銀行融資占主導的金融結構,股市難以作為主要融資渠道,即使是在2007年大牛市、當年通過股市融資總量達1萬億元創歷史之最的背景下,也是如此。
按照當前每個月約30家公司的上市速度,一年最多可解決400家公司上市。從融資數量來看,IPO融資總量可以達到5000億元左右,再融資數量約5000-10000億元,即一年通過股市融資總計約1-1.5萬億元。而2015年新增的社會融資總量估計可以達到18萬億元左右,股票市場解決的融資數量只占社會融資總量的10%左右。
股市的快速上漲,則會形成強大的虹吸效應,把市場上各種資金都吸引到股票市場里,導致市場利率上升。從2014年第四季度起,人民銀行已連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但企業從銀行貸款的利率不僅沒有下降,而且提高了,根據筆者的調查,北京市企業的一年期貸款利率在春節后上升了近10%。
可見,股市活躍雖可以增加新股發行,但通過股票融資的企業是少數,與此同時,市場利率飚升則會讓所有企業的經營及融資受到影響,甚至使金融進一步脫實向虛,與我們發展股市的初衷相悖。
我國金融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銀行資金本來難以直接進入股市,但最近幾年,隨著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銀行資金與資本市場的通道逐漸被打通,其運作方式是:銀行通過發行理財產品,將客戶資金集中起來,通過信托或證券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通道進入股票市場,其中“傘形信托”是最典型的形式,這些資金主要給股票市場的投資者進行配資,假如一個客戶的自有資金是1000萬元,通過該信托資金可以獲得3000萬元的配資,信托的資金成本大約在10%,投資者通過該方式將自己的資金杠桿放大了3倍。
此類結構化金融產品的設計似乎讓銀行理財資金并沒有承擔股票市場波動的風險。一旦股票市場出現趨勢性扭轉,則該風險將被引爆,不僅使股票市場遭到打擊,還會沖擊銀行體系。
銀行資金通過信托等方式進入股票市場的本質是回避銀行的監管,即使在實行金融混業經營的國家都是受到嚴格約束的,香港作為金融自由度很高的地區,類似我國的傘形信托業務也是被禁止的。這不能不引起有關部門對此的關注。
另外,股市的瘋狂還可能導致“綁架”貨幣政策。4月19日,人民銀行宣布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次日滬市成交1.14萬億元,深滬兩市共成交18000億元。在這種狀態下,如果人民銀行進一步采取降息或降準的行動,股市或將進一步瘋狂。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
編輯:羅韋
關鍵詞:融資 股市 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