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官員推薦考生”有何不可?
原標題:“官員推薦考生”未嘗不可
4月27日,兩所985高校招生負責人表示,今年起,自主招生將從初審開始全程公示。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人大并未強制要求考生提供推薦材料,但記者根據人大公示名單統計,超6成通過初審的考生,都有自己的推薦人或推薦單位。這些推薦人中,除以往經常出現的考生所在中學校長、老師外,還多了不少來自中國社科院、北大、人大、清華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甚至還有官員。(《新京報》4月28日)
推薦有助于高校更有效地選拔人才,那些能夠獲得專業人士推薦的學生,通常具有過人之處。但是,出于對推薦者誠信的擔憂,以及對國情的選擇性解讀,人們在面對推薦制度時,又會多一些警惕,并且擔心:一些考生是否會因為地域、學校、家庭等原因,缺少認識專家、學者的機會?一些推薦者是如實地推薦考生,還是把自己的聲譽和推薦權當成一種交換的籌碼?這樣的擔心并非多余。
所以,記者在報道該新聞時,著重提到了這樣的案例:來自北京一高中的陳同學,除獲得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金軒推薦外,更有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財政廳一官員的支持。在記者的判斷中,這樣的推薦是有些“新意”的:如果說,教授的推薦還具有一定公信力的話;那么,官員的推薦能說明什么呢?是說明考生的能力,還是說明考生的社會資源?在網絡的留言和跟帖中,人們對官員推薦也表達了強烈質疑。在人們的潛意識里,這樣的推薦就是一種貓兒膩。人們不明白,在高考自主招生的推薦中,官員湊什么熱鬧?
既然,自主招生并沒有嚴格規定推薦者的資格,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推薦自己中意的考生。只是,相對而言,專家、學者、教授的說服力更強一些,判斷的眼光可能更專業些。事實上,不同行業的優秀者,都可以充當考生的推薦者,在未看到詳細推薦內容的情況下,對官員推薦進行質疑,有些武斷。如果這位官員對考生某些方面的素質和能力非常熟悉,為什么不能推薦呢?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官員能不能推薦,而是推薦是否公正。
要想推薦公正,就必須公開透明。
首先,是機會公開。要避免讓推薦成為少數學生可以享受的資源,因此推薦者越開放越好,推薦的渠道越多越好,這可以讓更多考生獲得推薦的機會。
其次,是材料公開。不僅考生的材料要公開,推薦者的材料以及推薦的意見也要公開。一些推薦者之所以不珍惜自己的名譽和身份,很重要的原因是,材料不會公開,不當的推薦也不會受到處罰。因此,在公開考生材料時,也應該把推薦者的信息予以公布,并在發生問題后,追究相關責任。
有人擔心,官員成為自主招生推薦者會存在內幕。其實,任何人的推薦都可能存在內幕,專家、學者、教授的素養未必就更高,尤其是在缺少制約的情境下。關鍵的問題不是質疑推薦者的身份,而是應該嚴格執行公開的制度。
編輯:水靈
關鍵詞:官員推薦考生 未嘗不可 985高校